马士颖,笔名老墨。祖籍山东,生于古城西安。自幼随其父——密体山水画家马继忠教授深居秦岭太白山近十载,得山之灵气,后又于西安文理学院艺术系毕业,走上了山水绘画之路。2006年进修于中国美协高研班。现为中国美协山水画创作室画家,中国美协陕西分会会员,中国山水画研究院研究员,山东省当代艺术院名誉院长,中国书画艺术家创作中心一级书画师。

我的最新日志

  • 浅谈我对艺术收藏的认识和我的先生

    2008-1-23

          黄宾虹先生曾讲过,近观其质、远观其势。也就是说一张作品远观是给你气韵、气势的美,而近看则是品味它的笔墨技法,也就是线条与墨的质量和趣味 。     
          我觉得一件好的艺术品应该是让你忘了它是以什么样的形式、什么样的技法来表现,而是与你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并触动了你的心灵,让你为之感动。之后你才注意到它的表现形式和笔墨技法。     
          而作为收藏者收藏作品首先应该看其作品有没有个性,也就是说有没有自己的笔墨语言。而作者的美学方向及作者做画的态度是其作品的美学支撑点。美学方向的认知和做画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方向决定了画品的高低,而态度则决定了画家的成就深度。
          但艺术首先应该是来源于生活的。我的先生从小就和父亲生活在秦岭山中,对那里充满了情感。他喜欢那大山的气势与神韵,掩映其间的村舍、茅屋、山路、蓠笆以及潺潺小溪更是让他感动。每每到山里去写生他便神清气爽、快乐非常。所以每年我们都要到山里去。去秦岭、去太行、去九寨、去雕窝……,去那些美不胜收的人间仙境。
          所谓搜尽奇峰打草稿,艺术作品就是对生活的提炼与再创造。而每一件艺术品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是作者情感的抒发及对生活的感受。庄子云: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强哭者虽悲不哀,真亲者未笑而知。只有生活的真实感动了你,你方能感动别人。
          我先生有一句座右铭是:做人要诚实,作画要认真。做人是父亲的教诲,作画是老师的指导。他的老师崔晓东说:"我有很多的缺点,但优点有两条:一是善于学习、二是态度认真。"他说一个画家要想提高就要一辈子认真学习,学习中国的文化;学习笔墨的技巧。
          我的先生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人,但他有着真挚的情感和对艺术的理想追求。今年他正在中国美协高研班进修。他常对我和朋友说他想认真好好的画画,不敢说今生会有怎样的成绩,但他想成为一名好的画家。我能为有这样的先生而感到高兴,并真诚的希望他能实现心中的梦想。
  • 评马士颖的山水画 □邵养德

    2008-1-19

       中秋节快到了,马士颖带着他年轻的媳妇夏莉来到我的书房里。我和他们很熟,多年来不断地来往,并且和他的父母亲来往得更多。他的父亲马继忠是西安地区著名的山水画家。其密体山水画独树一帜,在国内外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尤其定居北京之后,其影响逐渐扩大:传播着中华民族的“古老隐喻”!

      当马士颖把他多年来所画的密体山水画拿出来供我欣赏的时候,我大吃一惊,想不到他在西安文理学院艺术系毕业之后,沿着父亲的“航道”乘着一叶小舟带着自己心爱的妻子,独立经营自己的天地,其空间更加辽阔,充满了青春气息,以强劲的势头冲锋破浪“在噪音和混乱延续着荒缪生活” 的气氛中争取更大的成功,我确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决不是一句废话!尽管人们常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其真正含义是“多年父子成兄弟”——这是父子关系的最高境界。当然,这必须是父子在多年的潜移默化中一点一滴、不知不觉形成的内在关系。这种关系不论在历史上还是现在都是十分罕见的。

      欣赏了马士颖的密体山水之后,我认为密体山水既要追求“密不透风”,又要追求“润含春雨”,如果说父亲追求“密不透风”苍劲有力,而儿子则追求“润含春雨”青春常在,这种艺术风格的差异显示了不同的艺术追求,同中有异、异中求同。我感慨地向他表示:“在当代中国的画坛上,没水平的人打倒了有水平的人,不会画画的打倒了会画画的,这是美术界的悲剧!虽然你的画很好,但是要得到社会的承认还需要一段艰苦的历程;虽然历史会改变我们,但我们也可以改变历史。”

      我希望马士颖必须坚持民族文化的阵地,不要迷失方向,沿着密体画这条路继续走下去是大有希望的。

      (本文作者为著名美术评论家)

  • 美的开端 ——马继忠(西安文理学院艺术系教授)

    2008-1-19

       士颖是我的长子,近不惑之年,却与妻子夏莉在清苦的水墨丹青中艰辛度日。为了活着并活得好一些,他俩完全可以在偌大的商海里游泳,或者淹死,或者乘风破浪创造辉煌。可为什么偏要在清贫的丹青中,含辛茹苦?有人说职业是为了挣钱吃饭,事业是为了完成一个梦想。我以为这话挺中肯。原来这小两口风里来雨里去是在完成一个美的梦境。美丽的梦只有年轻人才有。他俩的奋斗哲学,做为父亲的我感到自豪。

      前面这些话是说做人。其实这已经是在说做画了,因为没有前者便没有后者。

      士颖主要是跟我学画,开始他不像父亲,后来又太像父亲。这是学画的规律 。开始学画就怕像老师的人,永远都落个门外汉。我有几个失败的弟子都做了印证。士颖跟我从小生活在秦岭的穷山僻壤,他比起同龄的作者更熟悉大山,热爱大山,所以他的画里流淌着大自然的鲜活的气息,这正是他的画获得许多朋友青睐的根本原因。虽然他的画面笔触不时显露着年华稚嫩的轻飘,却也常常彰显着一股聪颖灵秀之气,其实这正是他的山水画的闪光之处。打住,还是多说点希望,这对儿子和儿子一样年轻的丹青朋友或许更重要。

      我近来粗读“周易”,发现有一句话拿来送给儿子咀嚼——《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说无声的大地厚实而温顺,君子凭着这种品德容载万物。我想一个人要想成器,得先学会当哑巴,——要少一些夸夸其谈,但耳朵要张大,认认真真地听别人说什么,还要平和温顺地接人待物。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嘛,学习大地的厚朴温良,方得君子容载万物之德。

      接下来我要说的是,所有艺术家都在梦寐的一种境界里,从“技”到“道”过渡。初始事丹青者要想成为艺术大师还是从六法的“技”入手,认认真真地钻研“技”的各种“法度”,创造性地完成气韵生动的艺术作品。到最后你必须达到超越自我,超越有为,达到无为,对“真”、“理”、和“道”的形而上意义的大彻大悟。总括一句话,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是他生命的存在形式。在无美追求的一片混沌、无序、支离中实现审美趣味的光辉表现。从中国传统的哲学意义上讲,这才是“大道”。

      从一步步追求到放弃追求到虚无大道,是一个大师级艺术家的必经之路。

      以上悟语与士颖及其年轻的丹青朋友们共勉之。

我的最新图片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