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最新日志

  • 松阳写生记

    2014-1-13

    1.                              松阳写生记

             元月3号我和著名画家陈伟中、许良、李建勇一起组成了丽水松阳写生考察组,进行为期5天的艺术考察写生活动,这次丽水之行确有新的发现,值得回味。首先是我发现丽水松阳一带的山村民居非常入画,那种年代久远的土墙石头屋傍山而建,其沧桑感和山涧溪流和巍峨山峦所呈现的清新气息恰到好处地融为一体,只可惜这么多入画的建筑很多已经破旧不堪,很多古建筑常年因经受雨水冲刷,有些摇摇欲坠,我对同行的几位画家说如果再不及时采取保护措施估计二、三十年后这些建筑很快将消失,无怪乎冯骥才先生要发出保护古建筑群的呐喊。我作为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画家,很想有能力去呵护一下这些文物般的古建筑群,用自己的双手去扶一扶风雨中摇摆的土墙石壁,让这些建筑多保留一些时日。北大浙江总裁同学会常务副会长缙云人大代表邱敏雄先生是我们此行中结识的好友,他为我们写生活动提供了所有一切便利,每天晚上还特地从缙云赶到松阳一同用餐,在艺术人文和古建筑保护、艺术平台开发方面聊得非常投机,据说如此陪同尚属首例,他对松阳古民居的保护有着非常现实而周密的计划,作为中国写实学院的董事,他对文化产业的发展看得更现实而睿智,他已经着手精选了近百个较为完整的古村落,加以修葺,作为中国写生学院和国内外画家云集写生的基地。

             此次写生活动令我非常欣喜,松阳一带的景物可以令画家陶醉,据说著名画家吴山明先期来过这里,大有斩获地带回去了一批作品,我们来黄庄之前据说来了一批列宾美院的师生,他们也曾在我们就餐的老叶家吃过饭,也曾品味过清淡的杨梅酒,感受过其热融融的聚餐氛围。此次我在松阳的潘坑、黄庄等地也画了一些作品,5号、6号是晴天,所以画面色彩很有光感度。非常幸运的是,7号晚上我们受邀到缙云邱先生的宾馆,得到邱先生热情款待,第二天,我们一行在邱先生及其夫人的陪同下游历了缙云著名景点仙都峰,这天正好是腊八节,9点左右我们碰巧赶上在此地举行腊八敬拜黄帝的仪式。在道士的指引下,我们几个也参与其间,走八卦,我耳鼓感到阵阵声响,也许是得到黄帝的护佑或旨意了吧,加上前年我在神农架炎帝那里也敬拜过,这回算是真正的炎黄子民了。

             丽水之行,让我发现这块自古以出产黄金盛名的宝地,原来还有着世外桃源般的艺术宝藏,但愿此次丽水之行能为国内外画友打开松阳古民居的艺术大门,在此祝愿邱先生的“和平之旅艺术事业”获得重大突破,中国写生学院在隆隆的推土机的运作下,规划蓝图尽早变成现实!

                                  陶雪平

                                 2014/1/12

  • 明代牡丹花写生记

    2011-4-24

    明代牡丹花写生记

    前不久,我和单位的几位同事预约来到奉贤区吴塘村,寻访有400多年树龄的“上海之最”牡丹,但不巧,今年的气候反常,牡丹的花期推迟了几天,让我们吃了一回闭门羹。好在我有幸和养护牡丹的金书林老伯认识,并约好星期天再度前往赏花,同时要为这株名花画一幅油画。但是上星期天美协突然通知外出活动,无法抽身前往,画牡丹的事只能再推一个星期。
        
    今天我带好画具独自驱车来到绿茵环抱的小院落,当金老伯打开院门,只见满院子花花草草,盛开的白牡丹透着一阵阵芳香,在一个石围栏中央,赫然挺立着一株古牡丹,古牡丹高1.4米左右,冠幅1.2米左右。
        
    据金老伯介绍,先祖金学文与松江人董其昌(1555-1636年)是同窗好友。后来董其昌官至礼部尚书,并成为明代著名书画家。他听说金学文在奉贤县吴塘村建造了一座五开间、三进的私宅,就前来祝贺,并送上2株牡丹和一块写有“瑞旭堂”的匾额作为贺礼。后来一株死去,而这株种在天井里的牡丹却存活了下来。根据董其昌的生卒和保存下来的匾额,可以推算,这株牡丹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

    看着这株牡丹,我立刻有了画意,摆放停当画具后就画了起来,金老伯拿来了长凳让我坐着画,我说不用了,我要站着为这株牡丹写生,很快院子里来了很多前来赏花的人,这是一些慕名而来的临近村庄和远方的客人,有些上了年纪的人特地从市区赶来,金老伯非常客气,给他们热情介绍,赏花人欣赏到牡丹花心情都格外欣喜,我也在绘画的同时静静地聆听着老人讲有关牡丹花的典故,

    金老伯讲道,此花名“粉妆楼”,花瓣颜色呈粉红色叠状,原来的牡丹有2多高,每次开花有100多朵。84年因为要在金家老屋的上方架设高压线,拆除老屋后庭院里的古牡丹没人管理,等于荒在田野里,而附近的村民又迷信,误认为吃了这株牡丹的根可以治癌,于是就有人挖起了老根来,致使400多年的珍贵牡丹奄奄一息。后来又经过台风的侵袭,牡丹被压断了枝干。好在后来园林部门和镇政府开始着手采取保护措施。牡丹老根又长出了新枝,政府有关部门委托金老伯一家继续照顾这株牡丹。由于得到精心的养护,如用煮熟的猪肠作为营养物深埋在根部周围等,这几年古牡丹的花一年比一年好,今年开了40朵,估计明年还要多。

    陶雪平

    2011-4-23

  • 由“吴冠中精神”引出的思考

    2011-1-23

                 由“吴冠中精神”引出的思考

         最近吴冠中先生远离了,这是艺术界的一大损失,我主要看到了这位老人有一种看破人世虚伪的表述,而这样的话总是被那么多极其虚伪或叫做深入凡尘的人所不齿,这是非常令人惊奇的。我发现这种年龄阶段的人都很大胆,敢说敢为,毫无顾忌,因为他们已经不在乎岁月的长远,而只在乎胸臆的豁达。敢说敢为,这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很少有人这么做的,所以要认真学习吴,他终其一生所做的是什么呢,他所做的就是对艺术美的追求,我知道吴冠中先生一生其实已经很快乐了,只不过在别人看来可能是相当痛苦的,因为他们看不懂艺术创作也是能陶冶心境的。
         现在应该用最短的时间去走最长的路,不学习历史不深入社会是不行的。所以,要有确切的计划,人有很多事情是没有后悔之药的,到时候到了人生的垂暮,会有很多的人后悔,因为你曾经握在手里的却不再拥有,曾经为之奋斗的也无缘继续。人有很多理想是一辈子无法实现,所以要耐心,不要在前进道路上设定太多的负面性障碍,当然,办任何事情都有一个问题就是很困难,而不是所有问题都是那么的简单。
         我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是,中国至今没有将艺术的方向性的东西给弄清楚,艺术究竟是为什么而来的,艺术究竟是为什么而去的,中央美院、中国美院每年都有大批的人员进出,但真正对中国的艺术有重大贡献的人究竟有多少呢?中国的艺术教育机构过于庞杂,体制不够完备,还有不少问题,资格老的把持艺术奖项经费,还有多少纯洁性可言,艺术不再为美化人们的生活而来,只为逐利而去,所以有很多不够艺术的作品因为门面和权威的需要纷纷聚拢,凑合成几大门派,但没有哪一位画家已经能够非常轻易地以他的技法去和西方的某位大师相比较的地步,不是说他们的脑子笨,他们很聪明,只是在经济变革的过程中他们的头脑中灌输了较多的利益观,但真正的艺术不是利益所能驱使得了的,真正的艺术不需要利益的驱使,而是来自艺术家自身的定力和潜能,艺术家在喷涌潜能的推动下会舍弃利益,为艺术奋力拼搏,但很多时候人们不会理解他们,凡高式的寂寞反倒成了未来任何一位成功的艺术家所经历的真正问题。
         一个人的头脑决定着一切,但一个人的头脑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要使艺术真正摆脱工艺品的樊笼,就要提升艺术家的精神状况,艺术是为引领大众思想的,就要做一些引领思想的工作,艺术不靠政治,但政治依靠艺术,艺术遵从自然,更遵从人性,这是法宝,违背自然的必然失败,艺术追随岁月的洗礼,人格的力量已经占据了艺术作品的绝大部分,在作品中不能体现这一点的,绝大部分最终将归入工艺品去。
         曾经的希望是要拥有足够的时间,可世界不会凭空给你时间,要有时间,你就不要攫取其他,懂得放弃才会有新的突破,但计划确实不要定得太离谱,人不能好高骛远,要在实地上走,不要到沼泽里去徘徊。

                                                                                         陶雪平

                                                                                        2010-6-30

  • 《与世博同行—奉贤美协二组作品展》

    2010-7-16

       

       《与世博同行奉贤美协二组作品展》

    主题:为繁荣奉贤文化,展示奉贤人文风貌,抓住世博契机,奉贤美术家协会特举办《与世博同行奉贤美协二组作品展》。

    时间:715日至730日(上午9:00-下午4:30)

    地点:奉贤图书馆四楼(电视台对面)(解放东路889号)

    主办方:奉贤区文化馆

    协办单位:奉贤区美术家协会、奉贤区税务局

    组长:吴德芳  陶雪平

     

     

  • 与 大 师 对 话

    2010-4-10

    五年前我尚未学画,但对绘画艺术却很有感情,当得知陈逸飞大师逝世的消息,当即写下了下面一段文字,从此萌生了探求艺术之险路决心。

      与

    当我还对艺术懵懵懂懂的时候,我就对陈逸飞大师充满新奇,他留过洋,学到过不少西洋美术的技法,有许多好作品已得到世人的认可,如今却突然离开这片他所热恋的土地和人们,这种痛楚对于像我这样一位把一生目标定位在绘画领域的人来说,是极为沉痛的,我们需要像大师那样的领路人,在挖掘中国艺术潜在魅力,融汇世界艺术技法和追求的道路上奋不顾身的杰出人才。

    大师的仙逝,令我心酸至极,因为失去了他,我的艺术追求仿佛将进入一条死胡同,在许多同行中以艺术领航的大师实在少得可怜,而只有他曾经唤起了我对中国艺术的信念,他的作品不离极为传统的西洋画画法,却通常在江南水乡的梦幻中踯躅。

        大师的早逝同样提醒为艺术辛勤工作的人们,要注意休息,千万不能过分劳累,要知道这世间需要珍惜艺术的人,同样需要为珍惜艺术而珍惜生命和健康的人们。

    大师的消逝,将永远激起渴望艺术沐浴的人们的缅怀,愿大师流芳百世!

                                                                              陶雪平

                                                                 00五年四月十一日

  • 艺术和舞台

    2010-3-31

    艺术和舞台

    昨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我发现了一个很大的森林公园,看到了很大的泉水河流,这预示一种新的突破,可能就是我的绘画将真正迎来一场新的突破,我以前的整齐划一的画法将作为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很大的基石,现在要在这样的大基石上更进一步,这是可喜的大事,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次真正突破,也是在“方法”基础上的一次更大的飞跃,尽管这将会使很多的问题又要出现,但这种坚实的基础已经注定了今后的作品将更具绘画性,更具魅力,更符合艺术的发展规律。看了齐白石老人的“北漂”令人动容的是他的那种顽强与逆境拼搏的精神,他的三次“北漂”的毫无收获令我感到在未出名前的一种现实难题,另外,在未成名前的现实困境教会了我要过那条艺术的“通天河”,你首先得踩到艺术的大舟上去,你不上去是感受不到真正的艺术氛围和艺术的“九曲十八弯”的,你只有真正进入到那个地步,你才有成功渡过去的可能。

    这个问题值得研究,舞台是必须要有的,如同唱戏的必须要有舞台一样,你没有舞台,是无法起到应有作用的,舞台就是要面向大众的,这个舞台是经过艺术通天河后,从艺术之舟上跳上去的,所以要明确艺术之舟的方向,它必须最终朝艺术舞台而去,齐白石痛下决心要北漂,这是一种艺术家自我发展的本能需求,他需要一个舞台,需要一个属于他自己的艺术舞台。对于舞台是必须要拥有的,不然是根本没有意义的,因此,要拥有自己的艺术舞台必须自己去争取,舞台越大需要更大的本事,不然会成为小丑,舞台太小是一种浪费,所以,要走上大舞台你就得准备好上大舞台的戏,你没有他们的那种戏本,你就上不得舞台,所以你学老师的就该明白老师今天真的能站到艺术舞台上去,有的还站在国家顶级艺术舞台上去,这就是他们经过了艺术通天河和九九八十一难后取得的成绩,背后的辛苦可能远远大于今天的收获,所以,今天我们不要光唏嘘羡慕老师头上的眩目光环,那是一种辛苦、汗水或其他代价的替代品。

    艺术家需要张扬个性,而不是畏缩一隅,艺术家需要影响大众,需要引领思维,艺术不是复制,而是创新,艺术不是笑话,而是事实在在的一场智慧游戏。近来人们热议一位在春晚上成名的魔术师刘谦,我从他的轰动效应的背后发现着一些问题,刘谦本身的节目实际上都是骗局,但他的骗局就是那样的令人不可思议,但一旦拆开秘密就没有任何的吸引力,为什么他能将没有任何吸引力的东西转化为吸引大众眼球的经典节目呢,那背后实际上出卖的是一种智慧,一种反常规思维的把戏,这是在没有任何人知道和指导的情况下的一种创新型把戏,他把平凡的技术性问题转化为惊人的节目,就如同烹饪,同样是一些姜、蒜和佐料,在不同水平的厨师那里做出来的是不同的口味,所以,看了这些节目后的一个问题是存在令人惊奇的点,这就是谜语,而这个谜底是不能公布出来的,而且,这个谜底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如果这个谜底很容易被人猜到,那就失去了应有的吸引力,所以,我们要观摩成功艺人,这是很有道理的,成功艺人很智慧,很刻苦,在制造令人眩目的艺术节目的时候,常常要躲起来,静心去研究,我从中感悟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学会将艺术品转化为传奇,其中既有吸引人的内在动力,又有观赏性,也就是将趣味性和观赏性巧妙融合于同一件艺术作品里。

                                      二0一0年三月二十七日

                                             

  • 小品四幅

    2010-2-25

    暂无
  • 没有传统文化的当代艺术是一种畸形,是一种文化缺失

    2009-12-07

    没有传统文化的当代艺术是一种畸形,是一种文化缺失

    超写实追求无限细化,只是它是一种有序的细化,在局部的描绘中用尽一切办法达到逼真的程度,而直接画法追求高度的概括性,是大关系基础上的深入,国际上绘画流派纷繁多样,随着对视觉科学的探究和发展,艺术家在运用科技手段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越发理解到一个问题,总是在发展的各个阶段保留一种阶段性的风格样式,真正洞悉这一切因果关系的天才艺术家很少,因为他们的眼界更高,高于时代性。所以,要明白发展的过程,对各阶段进行非常客观的分析,其实,五百多年来的油画史,同时演变的是一种媒介剂的发展史,在这一材料和技法并进的历史阶段,曾有两股绘画风形成严重的对峙,印象和古典写实是一对在艺术观念上存在某种对立状况的艺术团队。印象摒弃古典油画的特有媒介,艺术作品的色彩更具活力,色彩的感情主导了这一团队。而以理性和静穆为其最终目标的古典写实一派,在其发展中极度重视线条和素描,在色彩的处理上追求统一和极度微妙的变化性,因而,古典写实很多学者自己都认为他们严重轻视了色彩,没有对色彩重视起来。由于两派的对峙已经长远,也没有什么人能够将两者融合起来的能力,目前唯一能解决这两者纠纷的一个方向,就是要用素描关系去处理色彩,用色彩感觉去处理素描,并把精力主要花在画面构思和思想性上。

    中国的油画发展状况确实还需要用整整50年以上的时间去发展古典油画,甚至更长的时间。因为要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再现给大家,画家必须作为电影、电视之外最主要的视觉宣传者,肩负着伟大的文化使命,是中国古老传统文化的非常重要的宣传者。但是目前视觉语言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是相当严重的,造成这方面的落后状况的原因在于中国过去有一段时间处于战乱、动乱年代,加上国外传教士惯用的视觉图式,让中国人在抵抗外来教门的过程中难于接受油画,从而在中国出现了严重的发展滞后的状况,油画视觉语言几乎很少涉及中国传统文化。时代在发展,现在的中国已经对于西方的油画采取了欣然接受的态度,市场对于油画的需求量是非常巨大的,好的油画作品在中国当前还是非常稀少,确实需要一个空前发展的时期,尤其在重大历史课题中确实需要我们对中国的历史有非常深厚的研究,然而中国的艺术教育体制中出现了严重的分化,在艺术领域不够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甚至采取放弃的态度。

    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艺术是一种畸形,是一种危险的文化缺失,所以要呼吁中国的艺术教育,提高门槛将艺术者的传统文化素养提高到相当的层次,也唯有如此,解决中国文化缺失的油画领域将出现转机。

                                   陶雪平

                                    2009.7

                       首幅<花卉静物油画> 

  • 艺术沉思录

    2009-10-10

     艺术沉思录-----《挡在面前的是什么》片段

                     

      前天我在看伦勃朗的作品中分明看到了一种强烈的光,当然作者的强有力的饰品点缀的精细光泽也是他光感强烈的又一个附和。他的画有着超凡的基本功,有着一种创造力,在对待人物的造型上,他完全能够用自己的头脑去理解和重现所理解中的东西,就如同音乐家一般他会从幻觉中抓住想要表达的东西,并自如地在画布上重塑出来。看了他的画,有一种很强烈的光被这位画家掌握住了,光是万物的主宰,而抓住光也就是抓住了想表达的空间和体块感,其实在看了《圣彼得不认主》的画中我明显看到了中国画中大手笔的强烈质感。我在画面中注意到了一截十分抢眼的红色手指,它在光最强烈的地方表现了出来,其实,这种画意的表达需要一种较为暗淡的光的环境,如果在室外观察,就不会那么神秘了,所有的画几乎都是如镜面一般的平整光滑,我感觉到几百年前荷兰乃至欧洲很多的画风都追求一种如同照片般的效果,因为科技的进步照相业的兴起对这种画风的打击是相当厉害的,那种近似准确的绘画语言已经不足以令人满意,倒是那些极具特色的油画笔触感给绘画带来了一线生存的空间,因为那种强烈笔触的画法具有部分浮雕的特点。另外在色彩的组合变化中油画的夹生颜色组合以及油画本身表现出来的颜色变化规律性科学,是印刷点阵技术永远无法比拟的,因此油画的生命力在科技面前仍然占有很大的优势,那种认为油画过时的想法是非常荒谬的。

     现在我们再分析一下古典写实主义兴起和繁荣的过程,在以大卫后人的一些经典名画的不断出现,人文主义不断推崇的过程中,一种理想的美与精神的美的完美结合是一段时间最为普遍的追求,古典写实中将人物无限推崇成神仙一般美丽,心灵澄净得如同圣女般的风格象巨流一般席卷整个油画世界。后来的印象派及后印象派在不断的创新中发现这一严重阻挠创造力的惯性习俗,那种脱离现实的画风已经不再为画家们所推崇,他们搞倒了学院派,这是一种在技术观念中的革命,因为那时的学院派已经成了拖历史后腿的保守派,布格罗所以被封杀整整一个世纪之多。现在看来,这不能分析为布格罗专制保守的结果,而是一种在科技进步的过程中对绘画理解的一种全新的革命的结果。历史让这位伟大的画家承受了一段蒙羞的故事,这在布格罗看来是无法想象的,我在这里只能面对这样一段历史沉默不语,这如同文革时期一样,人民对于那样的画只能去销毁,因为画的技法实在是高,所以,封存起来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后期的印象派已经痴狂地否定古典写实派到了极端的程度,我无法想象被誉为天才的毕加索是如何将幻想的翅膀遮蔽整个油画世界的。凡高又是一个对色彩敏感,个性强烈的画家,他的画笔触的强烈是最大的特点,历史给这位几乎被学院派画家所嗤之以鼻的画家戴上了一顶绚丽的花冠,这是一种对绘画的无限宽厚的谅解。

     我认为时间能证明一切,绘画的基本知识和对美学的无限追求是我们搞艺术的根本,可是偏偏这些要素已经被很多人所遗忘,人们的观念被这段歪曲的历史冲得晕头转向,不知东西了。所以,面对风浪中的艺术之海,我无限感慨,何去何从呢?历史老人在那里道明玄机,人类的文明需要人去创造, 人是创造的主体,至于为何而创造,就是要从纷繁的劳作中突破出来,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给予人类巨大精神满足的,这就是艺术家的最大贡献,只有达到这样的程度,才是伟大的艺术家,也就是说,你要成为扭转历史的人,在技术、人文领域达到无限高的程度,而且,你要确实在历史转型的过程中担当起改变航道的舵手之时,你才有一份历史的价值。在艺术世界中我们可以列举的大师们都有一种特别的东西,那就是绝大多数是技术革命的先驱者,步后尘者是应该汲取教训的,但是在所有步后尘者中,还是有许多值得人们推崇的艺术家,只是这样的艺术家是承载艺术变革的群体,是真正服务于人民的实践者,他们付出的努力不像那些最有名的大师,但他们因为没有考虑到或无法找到一种走向技术进步的革新路。因此,他们的贡献在于付出了辛劳,如同单位里的员工在流水线上不停辛劳着。

    目前我们的艺术是一种回归再转型的一段时期,人民大众尚未感受到古典油画中真正的精品,连艺术领域的工作者也无法实现广阅历史名作,无法感受到真正的艺术气息。所以,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们什么都不是,因为所有的技法都还是在接受古典艺术的进程之中,我们无法解释艺术里程中的各种变革的真正原因,我们在接受历史的教育,而不是在回顾,因为我们连回顾的资本都没有。现在想到要变革是很难实现的,我们要善于接受,但是接受的先驱已经不可能是我们,我们要实现突破,基础还没有突破些什么呢?我们老老实实去因循历史老人留下的瑰宝,先将符合国情的好东西去发掘一番,我们有许多悠久的文化要去研究,研究历史带给我们的好东西。当然,中国缺乏表现那段远古的历史作品,因为当下有些画家说追求一种永恒和谐温馨的题材,也有些人追求一种荒诞的幻觉,离现实生活有一段距离,也有的干脆画起动物世界,更有的纯粹在男女爱情题材中演绎中国版的乡村故事,也有的画些蔬菜水果,更有的画些在文革时期的简单的废纸夹,那些在乡村流行的一种民俗性画,在市场上大抄特抄,好像都成了传世之宝,中国的油画在吵吵嚷嚷中一步扑向拍卖市场,这种没有历史沉淀过的东西杂质水分过多,投机成分多,所以,学生们确实已经很少有人看清现实的状况,无序的混乱状况已经成为当今油画界最突出的特点。

                                                                  陶雪平写于200711月20日

  • 世纪的审判(搞笑片)

    2009-8-30

    世纪的审判

    ------李壮平事件是淡化不了的历史事件

    李壮平在09年中国艺术界闪电登场,可谓勇气非凡,因为他毕竟给中国的艺术界平静的湖面投进了一块巨石,浪花四溅,艺术界瞬间活跃起来了,反对的反对,支持的支持,保留意见的保留,伴随着声讨四起李壮平在雅昌的点击率激增,短短几十天点率几十万,这是历史性的高点击率,李壮平一夜走红,成了另类型的艺术家,因为他的出名主要靠得是“画女儿裸体”的行为艺术,但对于李壮平绘画成就的认识也在不断发生着戏剧性的变化,人们从起初的惊叹和对李壮平世纪勇气的褒奖中很快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因为李壮平凭着“伟大的创举”享誉世界了,他得意了,在雅昌网站上公然坦陈自己的画人家愿花一个亿买走,并自评画技高于陈逸飞,并很快想写自传让全世界分享他的成功经验,这种得意忘形的举动,加上他擅长在博客的删除反对意见的大家做派,激起了网民的愤慨,一个临时艺术审判平台在雅昌搭建起来,主席台主审官位置上就座的是号称当代包青天的赵大川,第一公诉人是好甩指挥棒的一代艺术大家付家诚,第二公诉人是海粟门下,还有被骂做两面三刀的老谋深算的天乙在充当了一回辩护律师,被告席上是一对为艺术献身的父女,有点傲气又有点可怜兮兮,因为气氛过于浓烈,有些旁听席中不时有人向这对父女摔出了饮料瓶和一些杂物。

    在大法官赵大川的主持下,第一公诉人付家诚 开始陈词,时间花了两个小时。

    接下来是被告 的陈词:

    ·         [图片] 靳尚谊老师看李壮平 李勤油画

    ·         [日志] 画家李壮平 李勤和靳尚谊老师在一起

    ·         [日志] 李壮平谈 文人相而不是相

    ·         [日志] 李壮平 练成一条还是变成一条

    ·         [日志] 灾区画家李壮平 李勤地震油画创作思想、过程、体会、愿望

    ·         接下来是第二公诉人海粟门下 陈词,时间花了一个小时。

    ·         无耻的父女,以艺术的名义猥亵艺术强奸人伦

    ·         骂无耻下作的李壮平

    ·         靳尚谊:我不认识李壮平

    ·         李壮平,请你解释

    ·         李壮平:人至贱,则无敌

    ·         批评李壮平,不能丧心病狂

    ·         辩护律师 开始发话,时间花了一个小时。

    ·         李壮平决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         品格与风格----致付家诚先生

    最后由主审官 开始宣布一审判决如下:

       

        审判后记,这次审判因为时间过长,公诉人和辩护律师筋疲力尽,唇焦口燥,语言的功能已经不起作用,只能效仿西方用武力的方式解决,这也正合李壮平的意思,他早已练就了一身武功,旁听席人仰马翻,打呼噜的打呼噜,翻白眼的翻白眼,也有个把人硬撑下来要看个结果的,可惜这不是电视连续剧,而是一场活生生的人生大剧,没有剪辑,永远闹腾不休-----------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