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

« 2024-04-27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统计信息

  • 访问量: 474
  • 日志数: 19
  • 建立时间: 2007-03-13
  • 更新时间: 2007-07-16

RSS订阅

我的最新日志

  • 关于教师不在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的提示

    2007-7-16

    关于教师不在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的提示

     

    大庆广播电视大学商江 收集整理

     

    最近,看到一些杂志声称能发表“学术论文”,能解决晋升职称的燃眉之急。

    某“正规期刊杂志社编辑部”《教育类、综合类、经济类、学术类杂志论文发表征稿通知》的类别划分是滑稽可笑的。似乎教育类、综合类、经济类不属于学术类,其他类别可能就更不属于学术类了。

    某杂志学术论文征稿启事声称,该杂志重点栏目有:本刊重稿、科教视野、高校讲台、职业教育、教改前沿、教学研究、课案赏析、治校方略、企业与经济管理、建筑与工程、交通与路政、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机械与电子、图书与档案管理、医疗与保健、环保与绿化、农业科学苑、法制论坛、党建与政工、理论纵横、问题与探讨、财税科技、金融之窗等。杂志现面向科技、教育、金融、法学、医疗、行政管理,尤其是建筑与工程行业、全国大中专院校等部门诚征优秀稿件。欢迎投稿。

    可以说,教师应当在高校学报、教育类期刊或专业对口的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不适合在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

    有的教师心地善良,对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信以为真。

    对此,我觉得,应当郑重提示:教师不要在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

    理由如下:

    一、杂志属于期刊,但不属于学术理论类期刊的范畴

    1995613日,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发布《社会科学期刊质量管理标准》(试行)的通知(新出期〔1995696号):为配合《社会科学期刊质量管理标准》(试行)的实施,我署配套制定的“学术理论类”、“互作指导类”、“时事政治类”、“文学艺术类”、“综合文化生活类”、“教学辅导类”、“信息文摘类”等七类期刊的“质量标准”及“质量评估办法”将在新闻出版署信息中心主办的《中国报刊月报》1995年第七期中刊登,我署不再另行文。

    2000628日,《新闻出版署关于进一步加强时事政治类、综合文化生活类、信息文摘类和学术理论类期刊管理的通知》(新出报刊753号)。从这个文件的标题上,应当可以看出,杂志不属于学术理论类期刊的范畴。

    新闻出版总署计划财务司发布的《2006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2006年全国共出版期刊9468种。

    20061231日,新闻出版总署办公厅印发关于印发《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新出计〔20061365号)。《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从“九五”末到2005年期刊品种由8725种增长到9468种。

    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网http://shenzhen.wanfangdata.cn/SZHQK/zhfl_x.html可以查到数字化期刊>学术理论类 (共有2397种刊)。约占2006年全国共出版期刊9468种的25.32%,即四分之一。并非所有期刊都是学术理论类期刊。

    通俗地说,由于杂志的“杂”,说明杂志不够专业。由于杂志不够专业,所以,杂志的“学术”含量不够。在学术方面,杂志一般比不上专业期刊。

    当然,在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有困难的,也可以考虑在杂志上作一些尝试。或许有的单位在认定“学术论文”不太计较论文的质量。也忽略杂志发表的文章一般不具有“论文”资格。

     

    二、杂志与学报是有严格区别的

    翻开汉语字典、词典、辞典,都可以看到解释。

    杂志:①期刊。②零碎的笔记(多用作书名)。

    学报:学术团体或高等学校定期出版的学术性刊物。

    学术:有系统的,较专门的学问。

    信息:①音信;消息。②信息论中指用符号传送的报道,报道的内容是接收符号者预先不知道的。

    199841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的通知(教备厅[19983号)。《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自199851日起实行)第二条规定:高等学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第六条规定:高等学校学报工作是高等学校科研和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第十二条规定:学报编辑人员属于学校教学科研队伍的一部分。

    2000年《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 》(修订版)本规范经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19993810日主持召开的《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定稿会讨论定稿。由教育部社会科学与政治思想教育司19991213日主持召开的专家鉴定会评审通过。

    从以上解释,可以看出,学报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在发表学术论文上,杂志(包括带有“信息”字样的杂志)不能与学报相提并论。

     

    三、政府有关部门不承认杂志发表的“学术论文”

    19881124日,新闻出版署发布的《期刊管理暂行规定》第二条规定:本规定所称期刊,是指有固定名称、用卷、期或年、月顺序编号,成册的连续出版物。

    《期刊出版管理规定》(2005920日新闻出版总署第1次署务会议通过,新闻出版总署令第31号发布,自2005121日起施行)第二条规定:本规定所称期刊又称杂志,是指有固定名称,用卷、期或者年、季、月顺序编号,按照一定周期出版的成册连续出版物。第三条规定:期刊出版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出版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传播和积累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以上可以看出,杂志没有发表“学术论文”的职能。

    2005324日,安徽省人事厅颁布《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教人〔20056号)“中学高级教师资格条件” 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不含增刊,)上发表本学科教育教学论文1篇,或市级学术期刊上发表本学科教育教学论文2篇。这里所说的“学术期刊”或许不包括杂志。

    俗话说,满街贴告示,也有不识字的,还有不看告示的,还有看不到告示的,还有看了告示理解不了的。也有对告示熟视无睹或者“不屑一顾”的,还有专门和告示“对着干”的。此外,可能有“迫不及待”“无可奈何”的,也许有“铤而走险”“孤注一掷”的。所以,杂志不必担心此文影响收入。

    杂志按每期64页计算,如果办成月刊,每页收版面费200元,每月产值12800元;每年产值约15万元。如果办成半月刊,每年产值30万元;如果办成旬刊,每年产值45万元;如果办成周刊,每年产值60万元。

    2007702日,中国新闻网(记者王岩)《中国职工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连续4年两位数》:据悉,2002年,中国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2422元,到2006年达到21001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年均递增12%,比同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9.2%2.8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职工实际工资收入水平增长最快的时期。

    教师在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一般不吝啬版面费。也不计较杂志发表的文章不属于“学术论文”。特别是高等学校的教师,在本校办的学报(包括增刊)上发表不了,还以为发表到杂志上就有了学术成分。掩耳盗铃也。

    对此,我觉得,应当特别郑重提示:除非国家新闻出版署证明某杂志属于学术类期刊,教师一般不要在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

    您有何高见,尽可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收集整理:大庆广播电视大学商江

    E-maildqddsj@vip.163.com

     

    国家新闻出版署 (国家版权局) 电 话:(01065212800 传 真:(01065127805

    办公厅主任010-65212801

    值班室:010--65231145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南大街85 邮编:1007030

      :柳斌杰副署长:李东东副署长:邬书林副署长、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纪检组组长:王立英副署长:孙寿山

     

    新闻出版署报纸期刊出版管理司副司长朱伟峰

    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报纸期刊出版管理司期刊出版管理处
      主要职责:
      (1)研究拟订全国期刊业发展政策和期刊总量、结构、布局的规划,起草或参与起草期刊出版管理法规、规章和措施,并组织实施。
      (2)调控期刊品种及刊号总量。
      (3)承办新办期刊、期刊更名、变更办刊宗旨、变更主办单位和主管部门、变更文种、变更登记地的审批。
      (4)承办对期刊社出版活动实施监督管理的工作。
      (5)承办期刊重大选题的备案工作。
      (6)负责组织对期刊社年检和质量监督工作。
      (7)组织对期刊的审读。
      (8)查处或组织查处违禁期刊和期刊社的违规行为。
      (9)负责管理和核发新闻类期刊的新闻记者证。
      (10)负责组织对新组建的期刊集团的考察、评估和审批工作。
      (11)组织开展期刊的全国性表彰、评奖活动。
      (12)负责期刊信息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13)承办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教育部通信地址: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 邮编:100816 总机:010-66096114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电话:010-66096602  传真:010-66096613    邮箱:sks@moe.edu.cn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出版管理处

      负责拟定高校出版单位的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协调教育部直属出版单位、高校各类出版单位和社科类报刊的创办、变更和停办及其他相关事宜;负责直属高校和直属单位出版物的监督管理;联系中国教育电视台,协调相关工作。

    传真:010-66013856

     

     

  • 关于教师在期刊发表论文的个人看法

    2007-7-16

    关于教师在期刊发表论文的个人看法

     

     

    大庆广播电视大学 商江

     

      2006112日,江南晚报(行之)《“5000字文稿380元”教师发表论文竟要付“版面费”》: 在杂志上刊登一篇论文不但拿不到稿费居然还要给钱。昨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教师评定职称,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能够“加分”,结果这点成了另类“敛财工具”。目前,我市不少学校已开始抵制这类含金量不高的论文,教育界有关人士也呼吁教师要正确对待职称评定,寻找正规媒体发表高质量论文。据透露,靠编写教师论文牟利的机构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完全的欺骗。他们甚至没有刊号、文号,收了钱就逃之夭夭;另一类是一些教育媒体的“三产”,他们虽有刊号,也确实和一些知名媒体合作,但其编写的论文大多是收钱就能上,没有审核也不讲质量,只起“装订”作用。

    20061113日,法制早报(记者 王寿臣)《期刊副主编透露内幕:核心期刊明码标价》:为了评职称或者拿到科研项目经费,有的大学老师也加入了抄袭造假的行列。大量排队等待发表的论文,使学术核心期刊成为一种稀有资源,为发表文章而交纳“版面费”成了公开的秘密。据有关人士透露,以一篇4000字左右的论文为例,普通学报所收的“版面费”一般是320元—700元,普通中文核心期刊上升至800-1200元。”

     

    最近,听一些人谈起教师在期刊发表论文。我也想谈点看法,仅供参考。

     

    1、期刊应当是合法期刊

      可以说,在非法期刊发表论文是荒唐可笑的。如今,这个问题不难解决。可以向刊物所在地新闻出版部门咨询,也可以在网上搜索查询。如果查不到刊号(国际刊号和国内刊号),不要轻信。

    2、期刊应当是专业期刊

     可以说,在专业期刊发表的文章专业性强。如果是杂志,设置的栏目包罗万象,恐怕就没有多大的学术价值。俗话说,样样通者,样样松也。对给钱就发论文的期刊,其“学术”含量连作者本人都“惊讶”。天知、地知、己知、路人皆知。汉颜啊!

    3、期刊应当是季刊、月刊

     可以说,期刊有半年刊、季刊、双月刊、月刊等。对于一般民众来说,半年刊、季刊、双月刊出版周期比较长,学术水准比较高,月刊比较适合。对半月刊、旬刊、周刊,以不沾边为上。

    4、期刊应当学术观念强

     可以说,学术期刊重视学术水平。如果期刊公开宣称专门发表评职称的论文,并且到处张贴广告,群发广告,那就表明期刊为了挣钱,发表论文的人也显得渺小可耻了。有的还令人讨厌。

    5、期刊论文应当标准规范

     在正规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应当讲究格式,提要、关键词、文章编号、参考文献等要素一应俱全。每篇论文落实责任编辑。修改论文应当咬文嚼字,不能随心所欲。

    6、期刊财务管理应当规范化

      期刊一般只有一个编辑部没有“分店”,也不设记者站。目前,一些期刊收版面费。收费标准应当公开。作者寄版面费一般寄到期刊编辑部,不要直接把款汇给个人的银行卡。有回执,有利于解决纠纷问题。

    7、期刊发表论文应当有字数要求

      国家对本科论文有字数要求。期刊发表论文也相应。如本科论文需5000子以上。硕士生论文应8000字以上。有期刊要求论文3000字以内,充其量是大学专科水平,评职称能好使吗?

    8、期刊发表论文的经济效益

      如果期刊每期正文64页,每页收版面200元。那么,期刊每月毛收入12800元。

      如果期刊是月刊,每年出版12期,毛收入153600元;

      如果期刊是半月刊,每年出版24期,毛收入30万元。

      如果期刊是旬刊,每年出版36期,毛收入45万元。

    如果期刊是旬刊,每年出版48期,毛收入60万元。

    9、如何对待期刊“约稿”

    对不收费的期刊(特别是给作者发稿酬的期刊),作者应当主动。

    对收费的期刊(特别是收费的杂志),作者可以让期刊先寄1份近期出版的样刊,用来判断刊物的真伪,判断刊物的水平,判断刊物收费标准的高低。

    一般不要着急给期刊汇款。

    对于以期刊名义出版的论文汇编,评职称也不好使。

    一般不要参加所谓的“论文大赛”,也不要相信什么“大奖”,不要当什么“会员”。

    据我观察,支援期刊“贡献”最大的是教育系统。

    因此,我建议全国教师只在高等院校(特别是师范院校)的学报上发表论文,也可以在教育部门办的教育类期刊上发表论文。还可以考虑,以县为单位,编书,由出版社出版,在当地人事部门备案,以解决评职称急需论文问题。

    俗话说,满街贴告示,也有不识字的,还有不看告示的,还有看不到告示的,还有看了告示理解不了的。也有对告示熟视无睹或者“不屑一顾”的,还有专门和告示“对着干”的。此外,可能有“迫不及待”“无可奈何”的,也许有“铤而走险”“孤注一掷”的。所以,杂志不必担心此文影响收入。

     

    以上,不周到之处,请大家补充。

     

     

    收集整理:大庆广播电视大学商江

    E-maildqddsj@vip.163.com

    欢迎转载,广泛宣传

     

    国家新闻出版署 (国家版权局) 电 话:(01065212800 传 真:(01065127805

    办公厅主任010-65212801

    值班室:010--65231145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南大街85 邮编:1007030

      :柳斌杰副署长:李东东副署长:邬书林副署长、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纪检组组长:王立英副署长:孙寿山

     

    新闻出版署报纸期刊出版管理司副司长朱伟峰

    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报纸期刊出版管理司期刊出版管理处
      主要职责:
      (1)研究拟订全国期刊业发展政策和期刊总量、结构、布局的规划,起草或参与起草期刊出版管理法规、规章和措施,并组织实施。
      (2)调控期刊品种及刊号总量。
      (3)承办新办期刊、期刊更名、变更办刊宗旨、变更主办单位和主管部门、变更文种、变更登记地的审批。
      (4)承办对期刊社出版活动实施监督管理的工作。
      (5)承办期刊重大选题的备案工作。
      (6)负责组织对期刊社年检和质量监督工作。
      (7)组织对期刊的审读。
      (8)查处或组织查处违禁期刊和期刊社的违规行为。
      (9)负责管理和核发新闻类期刊的新闻记者证。
      (10)负责组织对新组建的期刊集团的考察、评估和审批工作。
      (11)组织开展期刊的全国性表彰、评奖活动。
      (12)负责期刊信息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13)承办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教育部通信地址: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 邮编:100816 总机:010-66096114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电话:010-66096602  传真:010-66096613    邮箱:sks@moe.edu.cn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出版管理处

      负责拟定高校出版单位的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协调教育部直属出版单位、高校各类出版单位和社科类报刊的创办、变更和停办及其他相关事宜;负责直属高校和直属单位出版物的监督管理;联系中国教育电视台,协调相关工作。

    传真:010-66013856

     

     

  • 教师发表论文之前应当对刊物进行必要的调查

    2007-7-16

    教师发表论文之前应当对刊物进行必要的调查

                                大庆广播电视大学 商江

      2007110日,新华视点(记者 刘菁 李美娟)《版面费明码标价 花钱发论文已成公开秘密——教科界人士呼吁改革职称评审制度》:记者在社科教育领域采访时发现,花钱发表论文在教科界已成为公开的秘密。科研院所研究人员、高校师生以及行政事业单位技术岗位的人员想发表论文,大多先要向杂志社交纳一笔版面费,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甚至过万元,除非你是业界权威。记者采访发现,这些期刊收取版面费的标准五花八门,或以页码,或以字数、篇幅计算,而核心期刊收费高于普通杂志,有的一篇几百元,有的上千元甚至上万元。记者还了解到,目前只有很少一部分权威期刊不收版面费。
        2007125日,人民日报(记者 曹玲娟)《学术论文谁埋单? 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现象剖析》:纯理论性的学术期刊,一般难以走进市场,同时由于财政拨款有限,必然面对生存困难的境地。在坚持基本的学术水准基础上,收取适量的版面费,是目前不少学术期刊通行的做法。事实上,这已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
        2007416日,法制晚报(记者杨猛)《论文中介叫卖核心期刊发表权 造价论文付钱就发》:328日,记者就版面费问题采访了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却发现对于版面费问题目前并没有十分明确的界定。报刊司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过去曾经有过一个针对图书约稿的规定,规定不允许约稿收费,规定中顺便提到了期刊。按照这个理解,期刊发表论文收费,也是违反规定的。他介绍说,由于期刊市场化,面临经费少、人员少、读者少,所以相当一部分刊物为了组织人审阅论文,收取版面费和审稿费,据我所知,不收费的非常少,我个人认为这种风气很不好。我们正在研究针对这种现象采取什么办法应对。但是收费问题,还没有更多的法规依据去制止。

    2007710日,中国青年报(胡永球)    论文市场变成高级骗子市场 科研诚信岌岌可危》:代写论文,买卖版面发表论文,在中国早已形成庞大的市场。《中国青年报》76日头版的报道,使这个市场的交易行为和过程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这个市场,说得难听一点,是由利益相关主体共同打造的高级骗子市场。记得有位社会学专家说过,一种错误行为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主要原因应当从当事人自己身上找:如果发生在许多人身上,主要原因就应当从制度中找。假论文泛滥成灾,究竟是我们社会哪个制度环节出了问题,到了该关注和解决的时候了。
      
    最近几年,出现了冒牌刊物,以帮助有晋升专业技术职称需要的人发表论文为诱饵,骗取不义之财。

    2006327日,中国图书出版网-国内动态(廖洪武)《“黑刊物”敛财欺骗大众 出钱买版面就能发表论文》:一本自称为《中国教育教学杂志》的刊物活动异常活跃:它以五个版本形式存在,在广州、海口等城市设编辑部,以收版面费刊发论文的形式“敛财”。事实上,此刊物自称的国内统一刊号CN13-4412/H并不存在,两年前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就认定它属于非法刊物,并在官方网站提醒大家“切勿上当”。

       2007125日,京华时报 (作者:王秋实)《以出版教师思想宝库为饵 两骗子蒙住210名教师》: 两骗子以出版优秀教师教育思想宝库丛书为名,骗取全国各地210多名教师6万元的订书款和荣誉牌匾款。北京市门头沟工商分局昨天(24日)对外宣布,他们已经打掉了这个图书诈骗团伙。
       2005126日,广东省教育厅印发《关于注意防范非法期刊欺骗教师发表论文的通知》(粤教人[2005]15号)要求:加强对非法期刊的防范意识,正确辨别非法期刊的基本特征。希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校及时提醒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高对非法期刊的防范意识,对一些不明杂志社发来的征稿通知、论文参赛通知等要认真分析,提高鉴别能力,谨防上当受骗,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学术道德教育,培养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促进我省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为了在不被欺骗的前提下发表论文,顺利实现晋升专业技术职称的目的,建议发表论文之前应当对刊物进行调查。 特别是对那些到处张贴征稿信息的杂志,千万多问几个为什么?不可轻易相信。
      务必牢记,在没调查清楚之前,千万别给刊物汇款!!
     
    查什么? 可以查以下10项内容:

       1、查刊号。可以借助搜索查刊物全称及其刊号(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查不到刊号的,坚决不发论文。几个刊物共用一个刊号的,坚决不发论文。一个编辑办几个刊物的,坚决不发论文。 一般不在国外、境外中文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2、查主管部门和主办单位。主办单位不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什么公司、基金会等等,有的甚至在境外或者国外),不轻易发论文。
      3
    、查刊物。根据字典对杂志的解释得知,杂志不是学术期刊,一般没有资格发表学术论文。可以要求刊物赠寄样刊1期,也可以提供稿件采用通知书样本1张。不提供样刊的,不轻易发论文。

      4
    、查论文字数,根据国家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规定,本科层次学术论文一般在5000字以上。对发表短文的刊物(有的刊物要求论文在3000字以下),没有或者缺少学术味道的刊物,不轻易发论文。 3000字以下的论文不能用评中级以上职称。

      5、查反应时间。适合教师发表论文的期刊通常是季刊、双月刊、月刊。正规学术期刊,审稿程序通常需要10天以上甚至一个月以上时间。刊物对作者论文反应速度太快的(由于稿件质量特别突出的例外),不轻易发论文。 教师一般不要在半月刊、旬刊、周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6、查版面费发票。正规学术期刊一般有正规发票(有税务章,不是普通收据)供作者报销用。不能提供正规发票的刊物,有违反财经纪律的可能,不轻易发论文。
      7
    、查编辑部。正规学术期刊一般只有一个编辑部,不设分支机构,不委托任何人组稿,不设记者站。对设分支机构的刊物,不轻易发论文。有人同时为几个期刊招揽生意,其可信度不言而喻。

      8
    、查论文编排处理。每篇论文应当有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参考文献等基本要素,每篇论文都落实责任编辑。论文编排处理缺项的刊物,不轻易发论文。

      9
    、查版面费汇款方式。正规学术期刊一般通过邮局汇版面费,汇给编辑部工作人员。汇到银行卡的不知道汇给谁了,不把握。不轻易发论文。如果能先发表论文后付版面费,那就更好了。

      10
    、查稿酬。正规学术期刊一般是收版面费和支付稿酬收支两条线。让作者直接从版面费里扣除稿酬的刊物有问题。不把握。刊物不给作者发稿酬的,不轻易发论文。

    务必牢记,在没调查清楚之前,千万别给刊物汇款!!

     
    自己搞不准的,可以发到网络论坛上听听网友的意见。也可以请期刊给予书面解答。


     俗话说,满街贴告示,也有不识字的,还有不看告示的,还有看不到告示的,还有看了告示理解不了的。也有对告示熟视无睹或者“不屑一顾”的,还有专门和告示“对着干”的。此外,可能有“迫不及待”“无可奈何”的,也许有“铤而走险”“孤注一掷”的。所以,杂志不必担心此文影响收入。

    200742日,四川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四川省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中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成果)认定范围的试行意见》的通知(川教〔200781)例举了教师职称评审工作认可的期刊的名单。

    2007411日,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记者周波)《教师职称评审 论文认定有依据了》:记者昨日获悉,省教育厅日前印发《关于四川省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中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成果)认定范围的试行意见》,对教师职称评审中论文的认定进行了规范。据悉,该《意见》仅明确我省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中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成果)认定范围,不涉及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成果)的水平。

    各地可以借鉴四川省教育厅的经验,规范教师评职称的论文范围。

     收集整理:大庆广播电视大学 商江
     E-mail 
    dqddsj@vip.163.com

     国家新闻出版署 (国家版权局) 电 话:(01065212800 传 真:(01065127805

    办公厅主任010-65212801

    值班室:010--65231145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南大街85 邮编:1007030

      :柳斌杰副署长:李东东副署长:邬书林副署长、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纪检组组长:王立英副署长:孙寿山

     

    新闻出版署报纸期刊出版管理司副司长朱伟峰

    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报纸期刊出版管理司期刊出版管理处
      主要职责:
      (1)研究拟订全国期刊业发展政策和期刊总量、结构、布局的规划,起草或参与起草期刊出版管理法规、规章和措施,并组织实施。
      (2)调控期刊品种及刊号总量。
      (3)承办新办期刊、期刊更名、变更办刊宗旨、变更主办单位和主管部门、变更文种、变更登记地的审批。
      (4)承办对期刊社出版活动实施监督管理的工作。
      (5)承办期刊重大选题的备案工作。
      (6)负责组织对期刊社年检和质量监督工作。
      (7 查看(8) 评论(0)

  •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总第451期发表文章目录引起的思考

    2007-7-16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总第451期发表文章目录引起的思考

     

    大庆广播电视大学 商江 收集整理

     

    最近,我收到一本《中国科教创新导刊》,大概是2007411日出版,但是我不知道《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是月刊或者半月刊、旬刊、周刊。

     

    以下是《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总第451期发表文章标题:

     

    1、论国际视角下高校外文原版教材引进的适切性  (作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关雯文 江爱华 孔垂谦)

    2、化学教学中酸碱中和滴定操作误差的类型与分析  (作者:遵义市第十八中学 陈淑霞)

    3、谈公共基础课改革与高职升职业能力培养的关系  (作者:岳阳职业技术学院 张友惠)

    4、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困惑与出路  (作者: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闵建杰)

    5、从激励员工到激励顾客  (作者: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 苏若葵)

    6、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确保教学质量  (作者:西安理工大学高等技术学院计算机系)

    7、综合性实训课程开发初探  (作者: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吴祝平)

    8、化学新课改中的科学探究与实践 (作者:辽宁省海城市腾鳌二中 吴亚兰)

    9、“计算机效果图技法”课程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作者:惠州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系 娄永忠 董璞)

    10、适应法律职业的法学教育改革  (作者:蚌埠学院 杨晓秋)

    11、“名师工程”方案  (作者:湖南省隆回县教育局 龚红梅)

    12、提高思想政治课理论课实效性的探索 (作者: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乔晓辉 孙金梅)

    13、在《组合数学》课程教学中培养研究生素质初探 (作者:桂林工学院数理系 王远清 林亮)

    14、注重实践教学,探索高职校企合作新思路 (作者: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张敏 龚玲玲)

    15、“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抚顺职业技术学院 王永红)

    16、论技校模具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研究 (作者:湖南省邵阳市高级技工技校教务科 李清香)

    17、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探究 (作者:洛阳理工学院 罗先斌)

    18、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研究进展 (作者: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杨楠)

    19、浅谈如何将康乐体育融入体育课堂教学中 (作者: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第一中学校 宋映平)

    20、英汉人名结构的对比研究  (作者:沈阳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郭惠斌)

    21、关于生物课程改革中转变教学观的若干思考 (作者:张家口教育学院生化系 王春杰)

    22、浅谈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作者:唐山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李伶利 李宏勇)

    23、社会支持理论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启示 (作者:河南省新县中小学教研室 王晓涛)

    24、试论初中教育中的衔接功能 (作者: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初中部 程玉明)

    25、大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作者:黑龙江东方学院机电工程学部 林爱琴)

    26、关于创新教学与教学创新的几点思考 (作者:长沙理工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龚红仿;长沙理工大学许波)

    27、泛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作者: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魏荣华)

    28、浅谈对中小学英语早读的重新认识 (作者:江苏省徐州市第三十三中学 赵志冉)

    29、再论本科艺术设计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 (作者:东北大学大连艺术学院 于洋 孙一文)

    30、翻译教学方法新论 (作者: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焦月奎)

    31、如何构建农村社区教育 (作者: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崔玉良)

    32、提升教师爱的能力 (作者:江苏省丹阳市职教中心 蒋伟凤)

    33、运用赋值法讨论函数方程的性质 (作者:岳阳职业技术学院 刘念)

    34、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能力的培养整合 (作者:广西灵山县三海中学 邹霄翔)

    35、小学低年级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作者:黑龙江哈尔滨市阿城市实验小学 张秋月)

    36、教师要像花儿一样等待 (作者:慈溪市白河初级中学 苗巧维)

    37、初中新课标教学感受点滴 (作者:西安科技大学子弟中学 金毅)

    38、职业学校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东莞市职业技术学校 戴景林)

    39、注重科际联系培养地理能力 (作者: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巉口中学 郭惠斌;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巉口学区文艳霞)

    40、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作者:江苏省溧阳市上黄中心小学 张维)

    41、历史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 (作者:山东省昌邑市北孟镇第二中学 刘敬顺)

    42BLOG技术在开放式实验课程中的应用 (作者:南华大学数理学院 王丹林 郭萍 朱惠延 向东 胡解生)

    43、合理利用电教资源高效实施素质教育 (作者:山东省微山县欢城镇中心小学 朱广安)

    44、浅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合理利用 (作者:蚌埠学院外语系 陈焱燚)

    45、《数字信号处理》电子习题库的设计与开发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通信系 李红莲 焦瑞莉 范京)

    46、浅谈电子书籍版面空白的虚实空间美 (作者:黄冈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袁勋)

    47、关于打造边远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 (作者:吉首大学招生就业处 李洪雄)

    48、关于就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相结合的思考 (作者:岳阳职业技术学院 王玉霞)

    49、论教育的复合化与专业化 (作者:长春税务学院信息经济学院法学系 张飞)

    50、校园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作者:广东白云学院艺术系 洪晓萍)

    51、加强技校学生管理 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重庆科能高级技工学校 姚梅)

     经检索,一些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的作者所在的高校有自己的学报。

    读了以上文章,我纳闷:为什么有的高等学校教师不在本校办的学报上(包括赠刊)发表学术论文,偏要在没有资格发表学术论文的杂志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读了以上文章,有几点疑问,请予解答。如不解答,我将上述内容贴在论坛博客上,请网友辩论。

     

    1、《科技资讯》、《中国科教创新导刊》、《化工之友》三者是什么关系,是一人(或一法人)办三刊吗?

    2、据说《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被数据库收录,哪篇文章入库了?如何查到?

    3、据说《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是中国科学技术研究所主办,应当发表科研院所的文章。《中国科教创新导刊》的文章似乎只有“教”没有“科”,除了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杨楠的《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研究进展》以外,几乎没有一篇科研院所的论文。如何解释?

    4、据说《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是中国科学技术研究所主办,应当发表研究型高等学府的论文,可是,《中国科教创新导刊》发表的文章多是职业技术学院、技工学校和中小学校的文章,几乎要发展到幼儿园和托儿所了。有的文章标题就不象学术论文(象黑板报上的宣传稿)。从论文内容档次上看,有的水平也不高,谈不上国家级水平。

    5、《中国科教创新导刊》的出版周期不明确,是月刊、半月刊还是周刊、旬刊或者日刊?在期刊封面没有显示某年第几期。经查,曾用刊名:国外科技动态》,旬刊。

     

    6、《中国科教创新导刊》的所谓论文都没落实“责任编辑”。

    7、《中国科教创新导刊》的详细地址?电话:010-59679391  010-59679392  010-59679396   传真: 010-5967939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通惠家园-惠润园(壹线国际)5号楼3单元603 邮编:100025为什么在廊坊汇出样刊?

    8、《中国科教创新导刊》的开户银行帐号?收版面费的卡号?

     9、在《更改刊名通知》中称,因发展需要,本刊于2007年更名为《中国科教创新导刊》。但是,没说明是从哪个刊物更改的,也没说经哪个部门批准改名的。批准文件号码?经查,曾用刊名:国外科技动态》。1996724日,《新闻出版署关于控制期刊更名改刊的通知》新出期(1996)528号)指出:期刊名称是反映期刊专业分工和内容的窗口。对有关期刊主办、主管单位提出的期刊更名、改刊申请,要从严审核。期刊更名、改刊,每年集中两次研究,时间为上半年的4月和下半年的10月。其它时间不研究期刊更名、改刊等事项。
    国外科技动态》改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是否符合“按办刊宗旨和分工范围出刊”的精神?

    10、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通惠家园-惠润园(壹线国际)5号楼3单元603 邮编:100025

    但是,投稿信箱不唯一。怎么回事?

    联系人:欧阳  投稿信箱: kejiaochuangxin@163.com       电话:010-59679385   13693017238    传真:59679390     工作QQ:763954848

    联系人:王老师  投稿信箱: china.kjcx@163.com  电话:010-59679392 59679396   传真:59679390  工作QQ:349426782

    投稿邮箱:jindi1983@hotmai.com  联系QQ:138104985

    投稿邮箱:daxuefeifei@163.com,联系电话:1345855280315928045694
    QQ:37277952

    外联部主任:杨大伟投稿信箱:kjcxdk@163.com     工作QQ770742853

    电话:0451-82613427(办)139366793540451-55985715(小灵通)

    传真0451-82614854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宣信街15号省政府综合办公楼522

    查看(42) 评论(0)

  • 《正视中国教育--- 商江教育论文选集》2007年3月出版发行

    2007-4-04

    《正视中国教育--- 商江教育论文选集》20073月出版发行
     
     
    《正视中国教育---商江教育论文选集》由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20073月初出版发行。统一书号:ISBN 978-7-900722-51-5 全书收录论文25篇。责任编辑:瞿丽侠;封面设计:吴凤鸣。定价:23.80元。
     
    有购买者,请与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编辑朱文聃联系。
    电话:010--61265727
    QQ87711878
    电子信箱:neversky513@163.com
     
           录
    01、中国的教育与暴利无缘                       第1页—第13页
    02、浅谈中国培养和造就教育家的问题             第14页—第25页
    03、浅谈全国小学的规模与效益                   第26页—第39页
    04、浅谈全国普通高中骨干教师流动问题           第40页—第50页
    05、浅谈中国义务教育免费的三个基本问题         第51页—第62页
    06、浅谈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             第63页—第71页
    07、浅谈中国普通高等教育的学分制               第72页—第83页
    08、浅谈中国教师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第84页—第92页
    09、浅谈中国大学校长的公众满意度                第93页—第103页
    10、浅谈中国高等学校教职工与中小学教职工的工资差距    第104页—第115页
    11、浅议中国在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问题           第116页—第125页
    12、浅谈中国2050年人均受教育年限问题                 第126页—第135页
    13、浅谈全国普通高中补课问题                          第136页—第142页
    14、浅谈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空间                        第143页—第150页
    15、浅谈中国教育消费的四个基本问题                    第151页—第165页
    16、浅谈我国目前最小的希望小学的教育成本和发展前途   
     第166页—第172页
    17、浅谈全国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义             第173页—第180页
    18、浅谈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                     第181页—第192页
    19、浅谈中国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                     第193页—第201页
    20、全国广播电视大学办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           第202页—第224页
    21、浅谈中国公办普通高等学校不会破产的主要理由     第225页—第236页
    22、教育绝不是贫困的原因                            第237页—第246页
    23、浅谈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    第247页—第256页
    24、浅谈中国公办中小学教师的“铁饭碗”问题         第257页—第265页
    25、浅谈中国教育新闻失实问题                       第266页—第275页
       
     
  • 浅谈全国统一规范普通高等学校学费标准问题

    2007-3-13

     

    浅谈全国统一规范普通高等学校学费标准问题

    大庆广播电视大学 商江

    提要:中国高等教育收费是近年来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因为高等教育收费关系到千千万万的学生及千千万万的家庭。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特别是城乡居民中有低收入家庭。国家应当在不断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严格控制高等教育学费标准。

    关键词:全国;统一;规范;普通高等学校;学费标准;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2005
    224日,北京青年报(赵媛媛)《培养一名理科大本生花六万 教育部解释收费依据》:昨天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接受媒体的采访时,有学生提出目前很多高校的收费已经超过每年一万元,对于学生和家长关心的高校收费如何制定,是否收费过高等问题张保庆做出了详细解释。张保庆说,按照现在的日常运行成本粗略计算,理工科人均培养费用一年约1.5万元,文科每年约1.2万元至1.3万元,医学至少要4万,艺术院校学生至少需要10万以上。而现在全国高校的平均收费没有超过5000元的。还有一个政策规定,一些热门专业、热点专业,包括通讯、计算机等,是允许学校在原来这个规定标准上上浮。但也有的学校打着热门专业的牌子,把一些收费标准提高了。

    一、国家关于高等学校的学费标准有规定

    1992
    623日,《国家教育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物价局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收费制度的通知》(教财〔1992〕42号)1989年国家教委、财政部、国家物价局联合制定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收取学杂费和住宿费的规定》。近三年的实践证明,高等教育收取适当的办学费用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对发展高教事业,鼓励学生努力学习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普通高等学校、地方政府和中央主管部门,在研究制定收费标准时,一定要从学校办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全国和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大多数群众的经济收入水平和经济承受能力,实事求是,统筹考虑,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收费标准的制定,要区别办学质量的高低和同一地区同类型院校大体平衡的原则。
    1996
    1216日,《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教财〔1996101)第三条规定: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向学生收取学费。第四条规定:学费标准根据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一定比例确定。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校的学费收费标准可以有所区别。教育培养成本包括以下项目: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教职工人员经费等正常办学费用支出。不包括灾害损失、事故、校办产业支出等非正常办学费用支出。第五条规定:学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和标准由国家教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共同作出原则规定。在现阶段,高等学校学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最高不得超过25%。具体比例必须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群众承受能力分步调整到位。国家规定范围之内的学费标准审批权限在省级人民政府。由省级教育部门提出意见,物价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办学条件和居民经济承受能力进行审核,三部门共同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教育部门执行。第六条规定:学费标准的调整,由省级教育、物价、财政部门按照第五条规定的程序,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物价上涨水平和居民收入平均增长水平提出方案,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2005
    59日,《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做好2005年高等学校收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教财[2005]10号):近几年来,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规范高等学校收费管理的措施:一是经国务院批准,连续四年保持学费标准的基本稳定;二是为提高学校收费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和教育收费决策过程的民主化,分别于2002年和2004年,建立起了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三是加强学校收费资金管理,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逐步将学校收费收入全部缴入财政专户或国库,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范围;四是加强学校收费票据管理,统一使用由省级以上财政部门印制的票据;五是在不断规范高等学校收费管理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治理高等学校乱收费的工作力度,建立了全国治理教育乱收费部际联席会议制度,采取了一系列标本兼治的措施,组织了多种形式的监督检查。经过各有关部门、各级人民政府和高等学校的共同努力,高等学校收费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乱收费势头得到进一步遏制,对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05
    6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试行)》的通知(发改价格〔20051008号)第五条规定:高校教育培养成本由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和固定资产折旧四部分构成。其中人员费用包括:教职工基本工资、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其他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包括: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取暖费、邮电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培养费、福利费、劳务费、招待费、租赁费、物业管理费、维修费、专用材料费、其它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包括:离退休费、抚恤和生活补助、医疗费、助学金、住房补贴和其他支出;固定资产折旧包括房屋建筑物折旧、设备折旧。第六条规定:生均培养成本指高等学校培养一个标准学生的平均成本。
    2006
    37日《新京报》(记者张剑锋 廖卫华)《名牌高校校长:学校越好收费应该越低》: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说,我们复旦大学可以说没有乱收费现象。因为我们的研究生是免费的,本科生学费也就五六千元。全国人大代表、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说,越是名牌大学,学生花的费用越低,人大本科生一年学费是4800元,去年刚调整到5000元。

    二、社会上对普通高等学校学费的反映

    新闻媒体的消息说明,普通高等学校学费在上涨。 2003912[中国新闻网] (人民日报记者 张欣)《中国大学学费缘何高企? 学者质疑“教育产业化”》。 2005727[新华社] 《贫困家庭:大学学费像压在我们身上的一座山》: 五六千元一年的学费对于高收入群体来说,算不了什么;但是,对于贫困家庭来说,这笔费用就像是压在他们身上的一座大山。记者近日调查发现,目前的高校收费水平让部分贫困家庭不堪重负,尤其是低保家庭借债供子女读大学的情况较为普遍。
    2005
    727[刘丹 肖春飞][新京报] 《大学学费10年涨20 人均收入增长不到4倍》。按中国现在的国民生产总值水平计算,提升一个百分点意味着增加一千多亿教育经费,若其中的1/3用于高等教育,即有300多亿。以目前每年大专院校在校学生1000万、每人每年6000元学费计算,每年总共收取学费约600亿左右。有关教育专家称:如果“一个百分点”的国家教育财政投入的承诺能够兑现,那么大学学费则可以减半。
    2005
    727[大众网-齐鲁晚报] 《“大学学费像座山” 教育高收费三大疑问》:教育收费为什么这么高?南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经济学博士黄卫华说,在国家对教育供给的垄断和教育供给等级化的条件下,中国经济转型时期政府行为企业化、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的资本化是教育高收费的根本原因。黄卫华提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依赖于对体制进行改革。政府首先需要财政提供充足的资金。
    2005
    727[三秦都市报] 《大学学费一路飙升 谁在为“大学高收费”推波助澜》:教育收费让大多数家庭难以承担。让教育收费市场化,无疑为高等教育增添了一层阴影。
    2005
    83[中国青年报] 《大学学费10年翻了20 教育成本到底转嫁给了谁》:据几天前的新华社报道,1994年至今,国内大学学费从每年几百元一路飚升至每年5000元~8000元不等,10年间学费猛涨20倍,而此期间国民人均收入增长不到4倍。
    2005
    85[文志传][中国青年报]10年大学学费猛涨20 为何年年讲稳定却年年涨》。
    2005
    810日光明网-新京报《我国首次调查特困生 大学学费相当农民35年收入》。
    2005
    97日红网(吴忠)《大学学费猛于虎》。
    2005
    98日,[谢湘、刘万永][中国青年报] 《张保庆:高校学费偏高超过百姓承受能力》:“中国大学的学费是不是确实太高了?”记者不失时机地逼问张保庆。沉吟片刻,张保庆点点头,回答说:“是有点高!” 张保庆曾在很多场合不止一次说过,现在的大学学费已经超过了老百姓的经济承受能力,短期内绝对不能再往上提了。他甚至说,我自己就知道,我和我夫人两个人的工资加在一起,也只供得起一个孩子上大学。
    2005
    99[张贵峰][国际在线] 《“部长供不起的大学学费”何止“有点高”》。
    2005
    915日,山西经济日报《别让高校学费再“离谱” 》:考虑到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较大,并且在短期内不可能消除,还有可能进一步加剧的现实,国家是否可以制定不同层面、不同地域学生的不同收费标准,适当照顾来自经济落后地区和农村的大学生。这样也许更适合中国的国情,能够让一些贫困大学生离当前高校学费的“谱”近一点,从而缓解一些社会矛盾,赢得绝大多数人的拥护,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2005
    122日,华夏时报 任孟山《高入学率不能以高学费为代价》: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扩大教育规模无可厚非,但是,规模扩大本身必须解决高额学费问题,否则,随规模而来的将是更多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
    2005
    1219 新华网(记者 张晓晶 赵华)《中国农民教育负担沉重 供一个大学生需18年收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副院长杜育红教授指出,相对于农村家庭收入来说,当前学费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可以说,农民教育负担已超过农民在其它方面的负担。如何减轻农民教育负担,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新课题。
    2005
    1228日新华社(记者肖春飞 刘丹 金旼旼)《大学收费之谜》:“新华视点”记者最近采访了大量教育界人士,试图探究大学收费的标准,却发现这是一团乱麻。“现阶段我国高校教育成本的评估与分摊体系均存在问题,‘高校教育成本’如何计算,至今没有一个清晰的标准,也没有经过任何科学论证。”多年一直潜心研究教育问题的复旦大学高教研究所所长熊丙奇教授说。
    2006
    16日《国际金融报》 ( 第八版) 《大学收费谜团难解》:2003年,全国高等教育收费约400亿元,同期国家对高校的财政投入约700亿元,学生家庭分担的高等教育年度投入比例达到36%。至于各高校如何计算学生应承担的比例,更是一笔糊涂账。
    2006
    118日中国青年报(耿蕾 记者 李润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委员:国家应严格控制高校收费》: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上,高校收费成了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焦点。委员们认为,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较,目前高校收费的确是高了,一般家庭难以承受,应该严格控制,不能再涨。
    以上新闻,都是讲普通高等学校学费太高。大家希望控制普通高等学校学费标准。

    三、全国统一规范普通高等学校学费标准的可行性
    2005
    1222日中新社(记者于晶波)《社科院专家李培林:我国大学扩张潜伏财务风险》:中国社科院社会所副所长李培林在中国社科院举行的皮书发布会上表示,按国际惯例而言,大学应主要靠政府财政及慈善捐款。
    2005
    1229日《中国教育报》第3(教育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张保庆2005330日在教育部直属高校领导干部财务管理研讨班上的讲话) 同心同德 再接再厉 努力促进部属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再上新水平》:应当看到,高校收费只是对高校办学经费的一种补充,不能代替国家正常的财政拨款。目前全国高校的实际收费标准已超过4000元。现行的收费标准要继续稳定一段时间,如可能,有的可适当下调。
    2006
    124日,工人日报评论员郭振纲《必须正视高校经费管理混乱现象 》:目前,大学生培养成本比较权威的说法,应该是教育部原副部长张保庆去年7月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解答。张保庆说,考虑到我国国情和成本计算的复杂性,我国高校学费的核收是有关部门对高校学生年均日常的运行经费进行调研,综合高低不同标准,按25%提取,每个学生每学年的学费定在3500元。上述算法的基础是高校学生年均日常运行经费,但这个计算标准到底包括了哪些项目、是否合理,尚有不少争议。
    [
    续补]2006426日东方早报(作者:吴玉蓉)《教育部坦承大学学费对困难家庭“高了点”》:昨天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财务司专项资金处调研员华成刚表示:现在大学(普通高校)的学费,大概一个学年4000元左右。这个收费标准是2000年的水平。对农民和贫困家庭来说,是高了一点。
    从教育部财务司专项资金处调研员华成刚传递的信息看,可以考虑把大学的学费稳定在每生每年4000元。
    2006
    32日,央视国际(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李斌、顾瑞珍、杜宇)《上学这么难 教育很成功?政协委员会诊“三大难”》:郝如玉委员(现任中央财经大学税务系主任、教授):建立非义务教育成本的分担机制和相配套的学生资助机制是必要的选择,受教育者要适当承担高等教育成本。今后应从我国各地居民收入、尤其是农村人均收入较低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以居民收入为主要参照系,同时参考教育成本和学生学业成绩综合确定收费标准的体系。
    2000年以来,国家给普通高等教育的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每年递增100亿元。如果这一政策得以延续,则可考虑全国统一规范普通高等学校学费标准。
    200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普通高等教育共招生447.34万人,其中本科209.91万人,高职(专科)237.43万人;在校生1333.50万人,其中本科737.85万人,高职(专科)595.65万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82321亿元。全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505万人,在校生1562万人。
    根据国家规划,到2020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40%。届时,年学龄人口约1500万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年招生规模要达到600万人。在校生约2000万人。以后,总规模基本稳定。
    高等教育要发展,教育经费要增加。
    按生均教育成本1.5万元考虑,200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年需教育经费为:
    1.5
    万元×1333.50万人=2000亿元
    按生均教育成本1.5万元考虑,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年需教育经费3000亿元。
    普通高等教育的预算内经费一般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2005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82321亿元,普通高等教育的预算内经费可以达到1823亿元。按每年增长10%考虑,2006年普通高等教育的预算内经费可以达到2000亿元。以后每年递增200亿元以上,2010年可以达到3000亿元。
    近年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学费呈上升势头。上升幅度超过城乡居民收入提高的幅度。大学生的家长普遍感到负担过重。普通高等学校有强烈的扩招欲望。
    为了从根本上遏制普通高等学校学费呈上升势头,遏制普通高等学校扩招欲望,使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年招生能力控制在600万人以内,借鉴义务教育“一费制”经验,参照国家对汽油\柴油统一定价的做法,提出以下建议:全国统一普通高等教育学费标准,把教育成本矛盾留在政府和公办高等学校。公办高等学校不与学生纠缠学费标准。
    2006
    425日中新网《教育部称中国普通高校学费大概一学年4000元左右》:在今天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财务司专项资金调研员华成刚介绍,现在中国普通高校的学费大概一个学年4000块钱左右,这个收费标准是2000年的水平。
    1
    、统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学费标准。公办高校无论专科、本科、研究生,无论何专业,计划内招生学费一律按年度计算,每生每年4000元。不按学分计算学费。此政策稳定,长期不变。按学分收费的高校,每学年为40学分,平均每学分学费上限为100元。
    2005
    年全过普通高等教育招生505万人,在校生1562万人。
    每年可收学费为:4000元×1562万人=624.8亿元
    2020
    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2000万人时,每年可收学费800亿元
    2
    、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二级学院,可以按教育运行成本收费。但是要规定上限标准。无论专科、本科、研究生,无论何专业,学费一律按年度计算,每生每年不超过10000元。不按学分计算学费。
    2005
    83日人民网(朱振国 李海明)(编辑:醉梦悠影)《独立学院“热”发展的“冷”思考》:教育周刊:独立学院作为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自1999年出现以来,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各类独立学院300多所,承担了三分之一的本科生培养任务。据上海教育科学院的有关调查,到2004年秋季,全国独立学院在校生已达到110万人,今年将达到140万人。
    每年可收学费为:10000元×140万人=140亿元
    如果全国独立学院在校生达到200万人,每年可收学费为200亿元。
    3
    、民办高等学校可以按教育运行成本收费。国家不予限制学费标准。
    4
    、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办学经费不足的,由举办者负责解决。
    2005
    95日光明网—新京报(记者郭少峰)《中央鼓励招收更多台湾生 每人每年将补贴8000元》:从新学期开始,中央财政将对中央部委所属高校、科研院所和部分地方高校招收台湾学生给予专项补助,每招收一名台湾学生每年补助8000元。
    《关于2003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教财[200445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5772.58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为2352.36元。前两项相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为:
    5772.58
    +2352.36=8124.94
    如果全国统一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标准为每生每年8124.94元,那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每年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为:
    8124.94
    元×1333.50万人=1083.46亿元
    如果全国统一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标准为每生每年11000元,那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每年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为:
    11000
    元×1333.50万人=13335亿元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每年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1300亿元,加上学费600亿元,再加上独立学院学费100亿元,再加上民办高校的学费收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年教育经费达到2000亿元,基本够用了。国家补助高校每年递增100亿元,基本可以保证高等学校正常运转。
    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规模以2005年为基础,不得随意缩减招生计划。各级政府应当鼓励民办高等教育发展。
    5
    、政府鼓励和支持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向高等学校捐助,如果每年捐款100亿元,即可解决不小的问题。
    2002
    725日新周刊(李冬莉)《大学讲台,公司上课》:美国的税收政策也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捐款。有政策规定,向学校捐款可以冲消税收。在近年来美国大学接受的高达近170亿美元的各类捐款中,学校校友捐款占27%,企业捐款占28%,基金会占27%,宗教等其它方面的捐款占18%
    2005
    1225日南方周末(作者:薛涌) 《美国大学学费世界最贵 学生如何上得起大学?》:以2003-2004年度为例,美国从联邦政府、州政府,到学校、私人慈善机构给学生提供的各种资助达到1220多亿美元,而在校学生有1646万多。平均到每个学生头上,就有7400多美元,远远超出公立大学的平均学费。而真正得到资助的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平均拿到的钱要比7400美元高得多。
    2006
    25日工人日报(作者:张敏)《中国慈善事业调查:我国人均捐款额仅为0.92元》:据介绍,2003年,美国个人捐赠达2410亿美元,人均捐款460美元,占当年人均GDP2.17%,志愿服务参与率为全国人口的44%。中国慈善总会透露,目前,全国私人捐赠不足10亿元。资料显示,我国人均捐献款一度仅为0.92元,不足人均GDP0.02%,志愿服务参与率仅为全国人口的3%。
    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费标准,实行“老生老办法,新生新办法”。学费按学期收取,不搞提前收费。
    以上建议拟从2006年新学期开始论证,在局部地区试点。2010年全国铺开。如果不成熟,大家可以修改补充。

    《浅谈全国统一规范普通高等学校学费标准问题》20063月发表在西华大学主办的《高等教育研究》[季刊,四川省刊型内部资料准印证第02-55]2006年第1期(第22卷总第84期)第27-30页。责任编辑李开吉


     

    [后续]

    2006919日,安徽商报《如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名校九巨头合肥“”论剑》:目前高等教育收费,哈工大一年4000元左右,超出很多贫困家庭的负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和目前教育成本的分担有关系。高等教育不是义务教育,学生要负担一部分成本,但是不是非要让学生负担这么大的份额呢?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教授自问自答:我认为大学收费应该以我国农村的人均GDP作为参照!”“

    2006922日,重庆时报(记者唐国利  王玫)《中科院院士炮轰大学收费制度:15年学费涨20倍》:中科院院士夏建白(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建议,国家出台政策,硬性规定各类高校的收费标准。学费应按教育日常运行成本(1万元~1.4万元)的25%提取,即每年每个学生的学费在3500元左右。

     


    作者:商江 19532月出生 53 籍贯:黑龙江省大庆市 19747月毕业于大庆师范学校数学专业 198510月毕业于黑龙江大学党政干部基础科(自学考试) 199812月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 1986年评为经济师后从事公务员、教育行政管理工作 20061月虚拟模糊研究员 研究方向:教育科学/教育经济

    工作单位:大庆广播电视大学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东风新村纬二路8
    邮政编码:163311
    电话号码:0459-6376965
    传真:0459-6363026
    移动电话:13644692185
    E-MAIL
    dqddsj@vip.163.com
    E-MAIL
    dqddsj@yahoo.com.cn

    大庆广播电视大学网址:http://www.edudq.net.cn

    翻译网站:多语言在线翻译系统 http://www.worldlingo.com/wl/Translate
    Shallowly discusses the national unification standard ordinary college school expense standard question

    Daqing broadcast television university SHANGJIANGAbstract:

    The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charge is the hot topic which the recent years people cared about generally. Because the higher education charge relates to the great amount student and the great amount family. The Chinese city and countryside inhabitant receives the level not to be high. Specially in the city and countryside inhabitant has the low income family. The country must while increase the education investment unceasingly the strict control higher education school expense standard.Key word: Nation; Unification; Standard; Ordinary college; School expense standard;


    《高等教育研究》
    主管单位:西华大学
    主办单位:西华大学
    编辑出版:西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编辑部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
    邮政编码:610039
    编委会主任:何建平
    编委会副主任:顾航宇
    主编:顾航宇
    编辑:李开吉
    英文编校:张世英
    电话号码:028-87720088 028-87730163
    电子邮箱:likaij@mail.xhu.edu.cn



  • 中国教师发表论文问题研究

    2007-3-13

    中国教师发表论文问题研究

    大庆广播电视大学 商江

    内容提要:中国有各级各类学校教师1275.77万人。教师们为了检验自己的学术水平,有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强烈需求。在正规学术期刊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有学术期刊采取增刊、专刊方式。有人利用非学术期刊引诱教师发表付费论文。甚至有人用虚假刊物向急于发表论文的教师变相勒索。因此,有必要对教师发表论文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浅谈; 中国; 教师; 发表论文; 问题;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2005年8月30日,《中国教育报》第1版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在2005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师范组会议上的讲话《发挥教师教育优势 加快师范院校发展》:没有科研,就没有高质量的教学。合格的大学教师,要有合格的科研能力,优秀的大学教师要有优秀的科研能力。科研能力是学校质量、教师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任何大学,都要鼓励教师从事科学研究。任何情况,都不应放松对大学教师的科研要求。搞科研,可以深化和促进教学,可以培养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当然,不同层次、类型的高等学校,所从事的科学研究是不同的。

    要考察中国教师发表论文问题,就要考察教师发表论文的需求,就要考察在教师那些刊物上发表论文,就要考察教师提高论文写作水平的能力。

    一、教师发表论文的实际需求

    2005年9月9日,新华网(记者吕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共有教师1275.77万人》:记者近日从教育部获悉,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目前共有教师1275.77万人。其中,全国各类高等学校共有专任教师94.4万人;全国普通高中专任教师119.07万人,职业高中专任教师27.06万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专任教师19.71万人,技工学校专任教师15.30万人,初中专任教师347.68万人,小学专任教师562.89万人,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普通高中、普通初中和小学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的比例分别达到38.8%、17.9%、4.9%和36.0%。

    目前,教师评专业技术职称要有科研论文。《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05年度高等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的通知》:为提高教师论文论著质量和科研水平,从今年起申报正高职务,论文论著限填8篇(部);申报副高职务,论文论著限填5篇(部);省部级及以上和厅局级及以下科研项目各限填5项。 增刊论文不得送审。

    2003年5月14日,《大众日报》(记者滕敦斋报道)《中小学教师饱受论文之累》:按照市教育局文件,没有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的他将没有资格申报副高级职称。由于许多中小学教师不甘心被论文“一票否决”,两种现象便出现了:一是想尽一切办法、用尽各种关系发表论文。沂水县的一位中学教师说,他四次带着论文到省城,托老乡、求熟人,请客花了上千元,至今也没发出一篇。二是论文造假。一般分两种:一种是生拼硬凑或直接抄袭,甚至不管论文内容与自己所教学科、所学专业是否沾边。另一种更严重,找个印刷厂,把已经出版的刊物改造一番,将某篇论文原作者的姓名换成自己的。实际上,在我省即使中小学教师写了论文,质量也不错,发表也是十分困难的。省教育厅主办的期刊《山东教育》,是我省发表中小学教师论文最多的刊物。该编辑部的一位副主编说,全省省级教育刊物只有两三本,一年下来刊发论文总量不过四五百篇,而全省中小学教师有76万人。这位副主编说,每年职称评审前的几个月是他最头痛的日子,这期间,最怕的是见临沂的客人、接临沂的电话,他们别无他事,肯定是找他发论文的。

    2005年9月28日,新京报(四川大学教师祝俊初)《论文正远离学术价值内核》:按说,这些靠学术水平吃饭、被视为专门人才者,被要求写专业论文并不过分,但问题在于,时下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及相关利益分配和高校质量评估中,论文正远离学术价值内核,异化为数量且以发表论,这把人才的论文数标尺,还进一步异化为强制性的行政管理手段。上海交大已故的晏才宏老师的命运吧,讲课一流、深受学生欢迎,但因未达发表论文、晋升副教授的标准,57岁病逝时尚为讲师。

    全国按平均每100名教师每年需要发表一篇论文考虑,全国教师每年需要发表论文12.65万篇。按全国有1000种刊物发表教师论文考虑,平均每刊物每年发表教师论文126.5篇。按每刊物每年出版12期考虑,每刊物每月发表教师论文10.5篇。按平均每篇教师论文3000字考虑,每刊物每月发表教师论文3万字以上。

    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的通知(教备厅[1998]3号)高等学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由于高等学校办学报,全国高等教育教师发表论文比较容易。基础教育教师发表论文比较困难。

    全国基础教育教师1027.09万人(小学专任教师570.28万人,初中专任教师349.75万人,普通高中专任教师107.06万人),专门发表基础教育教师论文的刊物不多,期刊容量偏小。如《人民教育》(ISSN 0448-9365)半月刊总第467期内容只有80页,即使全部用于教师发表论文,每篇论文2页,只能发表40篇论文。各省的教育期刊一般是月刊,容量也有限。

    建议每个省的教育厅、教育学院和其他学术团体把当地教育期刊办厚、办成半月刊,也可以考虑一刊多版(如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或者按文理学科设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版),满足教师发表论文的需要。

    二、教师发表论文的刊物选择

    2002年10月15日,《中国新闻出版报》《学术期刊的级别如何确定》:截止到2001底,我国有期刊8889种;这些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并配发国内统一刊号的,凡获得国内统一刊号的期刊,均为正式出版物。新闻出版总署从未就学术水平的高低为这些期刊划分过级别,仅从出版管理的角度,按照期刊主管单位的不同将期刊分成中央期刊和地方期刊;这样分是为了按照期刊的主管单位的不同对期刊实施有效的行政管理。有的期刊在封面上刊载“国家一级期刊”等字样,不是新闻出版总署组织评选出来的,并非政府行为。有的期刊在封面上刊载“XX省一级期刊”、“XX级期刊”等字样,这种标识确实存在,这是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每年对本地区的期刊进行综合评比的结果,主要是督促期刊不断提高质量。这种评比是滚动进行的,每年评比的结果都有变化。这种由各地组织的评比,由于各地的评比标准不统一,也不是单从学术水平的高低对期刊进行评价,是地方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就本地期刊的出版质量进行的一种综合评价,因此不能完全以此来衡量期刊的学术水平。“中国期刊方阵”是2001年由中央各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一定比例推荐的在本部委、本地区期刊中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都比较好的期刊,入选“中国期刊方阵”的期刊的数量近1500家,入选“中国期刊方阵”的各类学术期刊,在同类期刊中相对比较优秀,但同样不能作为评职称时入选论文的依据。

    教师发表论文应当选择国家新闻出版署备案的学术性刊物(可以优先选带有“师范”、“学报”字样的)。千万不要选冒牌刊物。自己搞不准的,可以向当地新闻出版机构咨询,可以向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咨询,也可以多问问周围的人。一定要查期刊的邮发代号。对没有邮发代号的期刊,不敢保准。

    首先,各级各类教师发表论文应当考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72.47万人,成人高等学校专任教师8.51万人。高等学校教师80.99万人。首选刊物为高等学校的学报。《200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3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110所,比上年增加107所。普通高等学校1552所,比上年增加156所,其中中央各部委所属学校111所。成人高等学校558所,比上年减少49所,其中中央各部委所属学校19所,比上年减少1所。全国共有培养研究生单位720个,其中高等学校407个,科研机构313个。基础教育的教师可以选择师范院校的学报和地方教育学院的学报。其他教育的教师可以灵活选择相应层次的学报。高端论文还要选国际影响大的刊物或国内核心期刊。

    其次,各级各类教师发表论文应当考虑学报的专业。教师发表论文,首先选师范学院的学报,或者选教育学院的学报,选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主办的期刊,也可以选择高等学校的专业对口的学报。有的高等学校的学报分为自然科学版和社会科学版、人文科学版、哲学版。有的学报分为详细的专业。

    再次,各级各类教师发表论文应当考虑刊物的正刊。一般选月刊、双月刊、季刊,不要选半月刊、旬刊或者周刊,一般选择增刊、不选择专刊和论文集的形式。发表论文应当有样刊2本,用稿通知书1份,并且应当有稿酬通知单。一般情况下,作者支付版面费的论文学术性不强,没有多大的价值。专门向作者收版面费的期刊一般属于非官方性质,专门为解决职称而发论文的期刊社会信誉度也不高,在这样的期刊发表“论文”只是掩耳盗铃或自欺欺人。

    杂志一般是不能发表学术论文的。杂志发表的论文在职称评定时作用大打折扣,甚至会被淘汰出局。建议教师不要花钱在专门为晋职称准备的非学术类杂志上发表所谓的论文。可以在网上搜索期刊网,查刊物名称和刊号。也可以查你想投稿或者向你约稿征稿的刊物是不是国家取缔的非法刊物。对在期刊网搜索不到的刊物要问为什么,对国家明令取缔的刊物要远离,以免上当受骗。有的非教育期刊竟也搞什么教育版,有人利用正规期刊没在期刊网上公布邮箱的漏洞,搞发表论文的“中介”服务,具有一定的欺骗性。有人利用正规期刊的刊号(可能过时了)搞什么“教育版”、“科技版”之类的征稿,也具有一定的欺骗性。有的期刊“身首异处”、“狡兔三窟”,一个人办多种期刊,有的刊物自办网站,给自己挂上“核心期刊”的招牌,可以说是“招摇撞骗”。只有教育部主管的教育期刊才有资格冠名“中国”字样。对带有“中国”、“中华”、“国际”、“现代”、“21世纪”等字样的诱惑教师的刊物,要慎重对待。对在论坛上发布征稿信息广告的诱惑教师的期刊,更要慎重对待。对以多人名义为同一期刊招揽文章的期刊,也要慎重对待。对设在境外的期刊,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在期刊网上可以查到,正规,无虚假。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期刊网 http://www.cnki.net/index.htm

    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http://zjdxxb-s.periodicals.net.cn/

    龙源期刊网:http://xmxs.qikan.com/

    天元数据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visitnew.asp?db=1&fs=4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

    http://202.206.100.3/chu/kjc/tz/zwhxqk.htm#jyl

    带有“学报”字样的期刊,学术气氛比较浓厚,主办者资格(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和学术团体)值得信赖,减少麻烦。

    建议正规期刊把征稿信息挂在网上,使投稿的教师有所遵循;也可以通过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委托教育科研机构组织教师为教育期刊投稿,以免望风扑影。同时,对非正规期刊进行揭露,提醒教师清醒头脑。凡是以帮助教师晋升职称发表论文的,都要离得远些,因为在诱饵的背后是“抢钱的手”。

    发现用广告形式征文的刊物,可以要求此刊物先寄1册样刊,教师们可以讨论此样刊的真伪。不寄样刊的刊物,你就别理它。

    人事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要实行论文鉴定制度,对在非法期刊发表论文的,不予承认,使教师不随意给非法期刊“捐款”,不给论文“掮客”留有“中介”余地。

    建议学报和教育期刊建立自己的网站或者网页,说明本期刊的征稿、约稿的信息,使想发论文的教师少走弯路,节省时间,减少浪费,提高论文质量。

    例如:半月刊《中国科技信息》(wuchunrong@cnkjxx.com)和旬刊《科技资讯》(michelle_qxqx@sohu.com)《文教资料》(wenjiao365@126.com)公开征集论文,“二传手”的炒作逐渐淡化。有的期刊杂志,会被“二传手”炒作的逐渐引起大家的反感而贬值。

    三、教师发表论文的经常性成本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1997年颁布的《关于严格禁止买卖书号、刊号、版号等问题的若干规定》(新出图(1997)53号)明确规定:“出版工作者在组稿和编辑过程中,不得以任何名义,向供稿单位或个人索取和收受各种费用(如审稿费、编辑费、校对费等),不得索取和收受礼品、礼金或有价证券等。”“出版单位或个人不得以出版个人或企事业单位名录或约稿收费等名义,向供稿单位或个人以任何名义索取任何费用。”

    1998年4月1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的通知(教备厅〔1998〕3号)第十六条规定:学报编辑部应根据有关规定向刊发文章的作者支付稿酬,并参照有关标准向审稿人支付审稿费。学报编辑部可按国家有关规定向编辑人员发放编辑费、校对费等。第十八条规定:学校应保证学报的基本办刊经费。第二十条规定:学报编辑部应加强财务管理,节约开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刊物成本,学报编辑部亦可根据出版、工商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开展与编辑出版业务有关的经营项目,扩大办刊经费来源。

    2002年9月13日,《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教社政〔2002〕10号):要转变高校社科学报的办刊理念,打破传统封闭的办刊模式和千刊一面的局面,鼓励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引进新的办刊机制,在管理体制和办刊模式等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不断增强刊物的活力和竞争力,使高校社科学报的工作更加适应新世纪发展的要求。

    2002年10月31日,《教育部通报》第18期上刊载的袁贵仁副部长在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我们在考虑社科学报的意识形态性质、文化性质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它确实有一个经济效益的问题。所有精神产品都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能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但是完全不考虑经济因素,在当前的大背景下,也是很难坚持的。通过我们的工作,实现从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社长、《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社汉文版、教育科学版主编,副编审刘成法《高校社科学报编辑应强化市场意识》(文章编号1001-7623(2002)06-0102-04):全国多数社科学报面临缺好稿、缺经费、缺编辑问题,这些问题只有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通过市场化才能得到彻底解决。办刊经费短缺,制约着学报的发展。根据对上海22家高校学报经费调查,13家学报拨款额为每期1.5万元(包括办公费)。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高校给学报的拨款每期在万元以下。为维护作者的著作权,1999年4月国家版权局颁布了《出版文字作品的报酬规定》,要求报刊刊载作品后一个月以内向著作权人支付每千字30-100元的报酬。据了解,多数学报编辑部达不到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再谈什么提高印刷质量和以丰厚的稿酬吸引好文章,只是一句空话。编辑力量不足,影响编辑质量。现在多数学报编辑部没有达到“专职编辑季刊3人,双月刊5人,月刊7人”的标准,有的双月刊学报长期只有两名专职编辑超负荷工作,个别季刊学报只有一个人顶着,编辑疲于应付,至于质量如何,能否按期出版,就难以顾及。学报利用封三、封底做一些内容健康的广告,每一期广告收入2000-3000元,一本双月刊学报一年的广告收入就能购置两台计算机,坚持两三年,就可以给每位编辑配备一台计算机,联网后还能实现在家办公,工作效率会明显提高。如果全靠学校拨款,就是等上三年五载,也很难办到。现在各校学报的定价,基本不考虑成本。按每位编辑一年编辑两期学报(每期二十多万字)计算,每期学报的人员成本费至少一万元。一本A4开本、120页的学报排版、印刷、封面制作,每期按1000册计算,需要近万元。审稿费、稿酬6000-8000元。三项开支相加后,就能清楚地计算出每本学报的成本价为20-25元。

    2003年第11期《出版广角》刊发(作者:钱荣贵)《我国学术期刊的问题与出路》:目前我国有4876种科技期刊、约2500种社科期刊,两项合计,学术期刊的总数已逾7000种。为数不少的学术期刊似乎已“看破红尘”,来钱就发,“作坊式”的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有些期刊甚至大肆向作者收取高额的版面费(实为“圈钱”),竟办成了月刊、半月刊了,每期竟达300来页。这么一个状况,怎能提高学术期刊的学术质量呢?

    2005年9月28日,华夏时报供稿(本报实习生王禁)《清华退学博士引出潜规则之争

    刊登论文要版面费》:有一位文学博士透露,70%核心期刊都要版面费,有些还要审稿费。

    最近几年,有学报用专刊、增刊、论文集等办法解决部分教师急于发表论文应对职称评聘的问题,发表论文的教师承担学报增刊的发行成本,一般是按每页交版面费100元,有的是按每千字版面费80元或者更多,还另交评审费、加急费。教师每发表一篇论文约需支付成本500元左右。凡是发表论文的,就是能“承受”的。有部分教师表示负担过重。有的刊物的版面费是贫困的教师们“抬”起来的。如果教师们坚持不懈地与刊物讨价还价,那么,发论文的成本会得到有效控制。教师发论文,要坚持通过邮局汇款,索要正规发票,以减少被骗的可能性,一旦受骗,坚决举报,并且在网络上广泛宣传揭露,即防止更多的人受骗,也便于执法机关查处非法出版行为和诈骗行为。

    《高检院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检察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奖励办法》(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届第127次党组会议通过)检察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奖按照下列标准分别予以奖励:一、在权威报刊(包括《中国社会科学》、《求是》、《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人民日报(理论版)》)上发表的检察基础理论论文,按千字200元的标准,予以奖励。二、在知名期刊(包括教育部各直属院校、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学院的学报、法学期刊)上发表的检察基础理论论文,按千字50元的标准,予以奖励。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师发表科技论文的奖励实施办法》(校科〔2003〕43号):做好科技论文的管理工作是与国际接轨,创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一流大学的迫切需要。一、教师发表一篇SCI论文,奖励6000元人民币,其中1000元现金,5000元科研经费。二、教师发表一篇EI论文,奖励1000元人民币。三、教师发表一篇ISTP论文,奖励300元人民币。四、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较多次的教师,奖励办法为:一等奖1名,奖励5000元现金;二等奖4名,奖励3000元现金;三等奖5名,奖励2000元现金。五、教师发表一篇一级论文,资助版面费300元,发表一篇核心论文,资助版面费150元,会议论文资助60元。

    《上海政法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在国外、境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并经国家图书馆或上海图书馆检索确认的,凭发表论文的原件及确认材料发给一次性奖励人民币

    2000元。在《求是》、《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论文,以及被《新华文摘》转摘全文的,每千字奖励2000元。凡在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每千字奖励 800元。凡在一般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每千字奖励 300元。在重要报纸的理论版发表论文的,每千字奖励 800元。目前,一些刊物向作者收取审稿费、版面费、发表费,价格随时变化。本科刊物高于专科刊物。一般情况下,正刊版面费为平均每千字200元左右,增刊版面费为平均每千字100元左右。各学校可以全额报销国家正规期刊发表论文的版面费,并且参照外单位的论文奖励标准,对发表论文的教职工发放科研奖励费,以解决教师发表论文赔钱的问题。

    四、教师提高论文写作水平的能力

    晋升高级职称,一般都有论文要求。福建省教育厅《关于2005年申报高级职务任职资格人员代表作送审工作的通知》(闽教职改[2004]63号)规定:2005年申请晋升高等学校教授、副教授,自然科学研究员、副研究员、高级实验师和社会科学(教育管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等任职资格人员的代表作须提交二至三篇(部)独立撰写或第一作者署名的论文或专著(限1部),其中破格或越级晋升教授、自然科学研究员的须提交三篇(部)作为送审代表作。申报正常晋升正高级职务和破格晋升副高级职务人员的送审代表作,须发表在本科大学学报以上学术刊物(指本科大学学报,国家部委及所属研究院所、全国性专业学会及分会主办的正式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均须有CN刊号,)上;破格或越级晋升正高级职务人员的送审代表作,须有两篇发表在权威学术刊物[指国家部委(不含下属研究院所)、科学院所属研究院所、全国性专业学会(不含分会)主办的本学科相关领域的学术刊物,或国外相当上述级别的学术刊物,或国内知名大学学报上;正常晋升副高级职务人员的送审代表作,须发表在有CN刊号或省有关部门批准的有准印证的学术刊物上,其中本科院校人员的送审代表作,须有1篇发表在本科大学学报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在论文集、增刊、专刊、专辑上的论文,以及未正式发表和出版的论文、专著等,均不能作为送审代表作。两个单位以上主办的学术刊物,以下级单位的级别为准。发表在非正式出版刊物上的文章,均不予使用。

    为了晋升高级职称顺利,教师参加工作后就应当提前做好准备,抓住机遇,多发几篇论文存着,免得用时着急抱佛脚。饥不择食。

    为了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教师应当在正常工作之外注意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一是注意本专业的科研动态。了解学术刊物需要哪些论文。以便有针对性地选择写作方向和目标。

    二是了解刊物对论文有哪些具体要求,包括格式化要求。有的刊物除了要求用邮箱附件发文稿外,还要通过邮局寄文字送审稿。

    三是学习有关专业知识,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收集论文基本素材。用丰富的论据证明论点。

    四是向专家学者请教,与同行切磋,与业内探讨,与其他人合作,利用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五是大胆尝试。教师可以在网上搜索适合自己发表论文的学术期刊的信息,把自己的论文用电子信箱发给学术期刊编辑部,等学术期刊编辑部的指导性意见和建议。也可以主动找学术期刊的编辑请教。

    六是争取科研项目立项,在省、市科委或科协项目立项,争取评奖。把科研成果用论文方式表达。

    初学发表论文的教师可以先在正规学术期刊的增刊、专刊上练习。当然,练习是要自负学费的。有些刊物,带有“信息”、“教育”、“科教”字样的刊物,就是给一些写作水平欠火候的教师预备的。

    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教师的科研能力会不断提高,写作水平会不断提高。

    8757字节

    《中国教师发表论文问题研究》2006年1月发表在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双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N-1003/C,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5110)第38卷第1期(总第198期)第113页-118页中图分类号:G5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110(2006)01-0113-06责任编辑:达人 执行编辑:萧作永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http://www.wanfangdata.com.cn/qikan/periodical.Articles/ynsfdxxb-zxsh/ynsf2006/0601/060121.htm

    作者:商江 男 1953年2月出生 52岁 籍贯:黑龙江省大庆市 1974年7月毕业于大庆师范学校数学专业 1985年10月毕业于黑龙江大学党政干部基础科(自学考试) 1998年12月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 1986年评为经济师以来从事公务员教育行政管理工作 2005年1月虚拟模糊研究员 研究方向:教育科学/教育经济

    工作单位:大庆广播电视大学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东风新村纬二路8号

    邮政编码:163311

    电话号码:0459-6376965

    传真:0459-6363026

    移动电话:13644692185

    E-MAIL:dqddsj@vip.163.com

    E-MAIL:dqddsj@yahoo.com.cn

    翻译网站: http://babelfish.altavista.com/

    Shallowly discussed the Chinese teachers publish the paper question

    Daqing broadcast television university SHANG JIANG

    Content summary: China has the all levels of each kind of school

    teacher 12.6529 million people. The teachers in order to examine own

    academic

    level, has publishes the paper strong row demand in the academic

    periodical. Falls short of demand in the regular academic periodical in

    the

    situation, has the academic periodical to adopt the supplement, the

    memoir way. Some people use the non- academic periodical to tempt the

    teacher publication to pay expenses the paper. Even some people eagerly

    publish the paper teacher with the false publication phase to extort in

    disguised form.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publish the paper

    question

    to the teacher to carry on the discussion.

    Key word: Shallowly discussed; China; Teacher; Publishes the paper;

    Question;

    刊名: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主办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

    刊期: 双月刊

    主编: 赵云生

    副主编: 王德明

    0871- 5152930-8196(王德明) BP:12641089(王德明)

    编辑:王德明 杨开达 杨育彬 邹建达 陈英 赵云生 萧作永

    联系人: 杨匡宋

    电话: 0871-5516038

    电话: 0871- 5152930-6038,8288(杨匡宋),

    邮政编码: 650092

    地址: 云南昆明一二.一大街298号

    国际刊号ISSN: 1000-5110

    国内刊号CN : 53-1003C

    邮发代号:64-12

    电子邮箱:ynnups@sohu.com

  • 浅谈中国农村居民教育负担过重

    2007-3-13

    浅谈中国农村居民教育负担过重

                            大庆广播电视大学 商江

    内容提要:中国是农村人口占半数以上的国家。农民负担过重是影响中国稳定的三大突出问题之一。农民教育负担过重是农民负担过重的重要方面。解决农民教育负担过重问题是促进中国稳定的战略性任务,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浅谈;农村居民;教育;负担过重

    中图分类号:F0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39(2005)S0-0127-03


       2005年6月21日,新华网河北频道(采写:李俊义 王文化 曹国厂
    编辑:杜文杰)《农民教育负担沉重如山
    让孩子读书就像押宝》:"金榜提名"是传统的喜庆事之一,在农村,通过上学从而改变身份,是诸多农民曾经普遍选择的方式,然而,昂贵的教育费用逐渐在堵塞着农家孩子“鲤鱼跳龙门”这条道路。诸多农民反映,让孩子读书就像赌博,押宝押对了是幸运,押错了就意味着血本无归,背负起可能要背负一辈子的债务。目前,教育负担已成他们最沉重的负担。
    我认为,农民教育负担过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农民教育负担过重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农民收入低,贫困人口多;二是农民家庭受教育人口多;三是农民教育支出比重大。

      一、农村居民收入低,贫困人口多

      2003年3月9日,南方网讯
    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户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76元,2002年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人均1834.3元,2002年农民人均生产投入816.5元,2002年农民税费负担人均为78.7元。2002年农民人均年消费支出水平是城市居民的30.4%。
     
    刘晓越《关注我国居民生活质量地区差异》:2003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622元,月均不足220元,东、中、西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4160元、2407元和1921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还不稳固,保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难度加大;部分居民生活仍较困难。
     
    2004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29988万人,乡村人口75705万人,占58.2%。全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实际增长7.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7.2%,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7%。按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68元的标准,年末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261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90万人;按年人均纯收入669-924元的标准,年末农村低收入人口为497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640万人。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04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由于农民人均年收入不到3000元,按增长10%计算,也只增长300元,平均每天增长不到1元。
     
    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是全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的3.21倍。
     
    2004年全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7.2%,人均纯收入中食品消费支出1385.79元,用于食品消费以外的支出1550.21元。扩大再生产资金不足,很难投资教育。
     
    2004年年末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2610万人,占年末乡村人口75705万人的3.45%。
      2004年年末农村低收入人口为4977万人,占年末乡村人口75705万人的6.57%。
     
    2004年全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月均收入不足250元;按全年365天计算,平均每天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04元。按人民币汇率1美元=8.27元人民币计算,等于0.97美元。
     
    新华社北京2005年5月28日电《中国消除贫困直面三大挑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杜晓山在论坛上分析,如果按照低收入现行标准,即人均年收入低于882元(仅相当于全国农民平均收入水平的1/3),目前还有8517万人口也属贫困人口。如果按照世界上公认的人均1天1美元以下就属贫困的标准,我国目前还有2.1亿贫困人口。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坚说,目前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生产生活条件更差的地区,解决这部分贫困人口问题的难度越来越大。据调查,连年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农户76%生活在山区,有46%的农户人均耕地不足1亩。目前还有700万左右的贫困人口居住在生存条件、生态环境极其恶劣的地区。来自全国64个贫困县的代表认为,与其他群体相比,贫困人口往往更少享受到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这导致其文化技术素质较差。结果是,他们在社会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相对贫困的程度会更深。
     
    2005年6月15日,光明日报《林毅夫:建议按国际标准重新确立贫困标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在《经济学消息报》6月10日发表题为《对我国扶贫政策的八点建议》一文中指出,我国目前农村极端贫困人口的标准是人均年收入625元以下,这个标准是1986年开始大规模扶贫时,按照当时解决温饱的要求制定的,已经不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目前我国测算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的标准,实际上与世界银行提出的按购买力平价计算1天1美元收入的国际贫困线标准十分接近。林毅夫建议直接采用这个标准,这样既有利于和世界减贫的工作接轨,也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
     
    2005年9月7日,大众网-齐鲁晚报《国家统计局称农民消费水平落后城市居民10年》: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6日表示,城乡消费差距令人震惊。城乡差距持续扩大,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努力缩小城乡差距,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课题。
    “从总体上看,目前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只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初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整整落后10年。”
      2005年9月15日,上海证券报(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
    施发启)《[权威报告]我国经济增长成果分配存在五大问题》: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分配的差距呈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上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下降。占全国41.8%的城镇人口占有着全部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9.2%,而占全国58.2%的农村人口仅占有30.8%。收入分配明显向城镇居民倾斜,使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村居民的收入分配也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占农村居民20%的高收入群体获得了农村全部纯收入的40%多,而占农村居民80%的广大中低收入群体获得的农村全部纯收入还不到60%。
      2005年8月19日,经济参考报(记者曹滢)《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
    2010年后进入红灯区》:当前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农民收入过低问题,更明确地说是农民中低收入者的收入问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认为,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是解决当前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的关键。
      2005年10月14日,北京晨报(记者 张黎明)《林毅夫提穷人经济学
    称贫富差距关键是穷人太穷》:经济学家林毅夫说:“我国当前贫富差距的主要矛盾不在于富人太富,而在于穷人太穷。”“穷人大多数在农村,于是城乡差距扩大”如何让穷人变富?国家必须让他们收入增加的速度快于富人。
      2005年8月27日,央视国际消息《今年中国惠农力度将继续加大
    农民得到实惠更多》:今年国家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粮种补贴和农机具补贴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农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今年以来,全国已有27个省份免征了农业税,预计全年可减轻农民负担210亿元,国家对农民各项支持和补贴加在一块总量达到了268亿。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29988万人,其中乡村人口75707万人,占总人口的58.2%。
    根据以上信息,2005年全国乡村人口人均实惠为:
    268亿元÷75707万人=35.40元
     
    2005年全国乡村人口人均减轻负担35元,国家费了多大的力气啊。如果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全免费,农民可以得到更大的实惠啊。
     
    2004年8月24日,人民网北京讯到2003年底,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已达1.54亿人。由于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还存在为数不少的贫困人口,他们负担子女上学的费用有不同程度的困难。目前,在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约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400多万人。

      二、农村居民家庭受教育人口多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1号)》:我国于2000年11月1
    日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登记工作。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26583万人。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34837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19839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44人,比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96人减少了0.52人。
     
    2001年5月16日,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九五”期间中国农民收入状况实证分析》:近十几年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取得进步,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农户家庭人口数不断减少,相对人口少、劳动力抚养指数低的家庭人均收入较高。2000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按农户收入5等份分组统计结果,由低到高各收入组的抚养指数分别为最低收入组抚养指数为1.79;次低收入组抚养指数为1.71;中间收入组抚养指数为1.63;次高收入组抚养指数为1.56;最高收入组抚养指数为1.47;最高收入组的抚养指数为最低收入组的82%。由此不难看出,坚持计划生育国策,降低人口出生率,是提高农民人均收入的重要原因之一。2000年东部地区农户家庭常住人口4.16人;中部地区农户家庭常住人口4.02人;西部地区农户家庭常住人口4.36人。
     
    在城市,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子女,在农村,一对夫妇生育2个子女,甚至有超生户。
      2005年9月26日,北京晨报(记者刘墨非)《计划生育25年少生3.38亿人
    13亿人口日推迟4年》:我国自1980年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累计少生3.38亿人,为社会节约抚养费7.4万亿元。据此计算,少生1人,为社会节约抚养费21893.49元。换句话说,多生1人,为社会浪费抚养费21893.49元。
      2004年5月24日,中青在线《我国人口出生率严重不均衡
    人口政策需转型升级》:应该看到,我国人口增长的“三低”现象是在“两个不均衡”的情况下出现的,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一是城乡严重不均衡,城镇人口出生率较农村低。如今,城市居民大多能做到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而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一对夫妇违规生三胎、四胎的现象极为普遍。虽然从总体上看,我国人口进入低增长阶段,但是在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村,人口增长速度却没有减缓,甚至有加速增长的趋势。二是东西部严重不均衡,东部发达地区的人口出生率较西部欠发达地区低。东部地区经济的高增长、生活的快节奏也带来了观念的适应性更新,人们的价值取向已经从传宗接代向自我发展递进,婚龄、育龄逐渐提高,北京、上海等东部城市甚至出现人口负增长,“丁克”一族成为不少大城市的一景。西部地区不少地方还固守着地广人稀的传统观念,超生现象远较东部地区普遍。在落后地区的农村,教育基础薄弱,人们生活贫困,新增人口很难受到良好的教育,势必影响我国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落后地区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容易陷入“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这将不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并严重制约着国家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2004年7月15日,新华网
    15日上午10时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赵白鸽介绍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展等有关情况:近三十年来,我们所实行的是多元化的生育政策。全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是1.8,这就意味着在长时间以来,实际上在大多数的地区和家庭实行的并不是一孩的政策,是一个多元化的政策。比如说,我们在城市的一孩,农村的二孩,少数民族地区的三孩,甚至在有些地区,比如说西藏是没有限制的,所以这个政策实际上是根据中国每一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态所确定的一个多元化的生育政策。
     
    2005年8月10日,光明网-新京报(记者张剑锋刘英才张太凌)《我国首次调查特困生
    大学学费相当农民35年收入》:在相关调查中,多子女是加剧特困生家庭贫困的重要因素。在寻访家庭中,45.2%的贫困家庭有两个孩子,34.6%的家庭有三个孩子,四个孩子的家庭比例为8.7%,还有2.8%的家庭有5个或5个以上子女。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农村重男轻女的选择结果,但是无辜的特困生最终还是要承担这样的沉重,逾四成的贫困生曾经尝过濒临辍学的滋味。


      三、农村居民家庭教育支出比重大

     
    2005年3月11日,新华网(记者丛峰、郭奔胜、朱建军)《“钱口袋”里为啥空荡荡:代表委员会诊义务教育投入》:据测算,目前县乡两级的财政收入约占我国财政总收入的20%,而其财政供养人口却占全国总数的70%。支付乡镇公务员工资、村干部补贴、公共物品维护等,需要乡镇财政支付2500亿元,而免除农业税后,乡镇财政合法收入只有不到500亿元。可见,县乡两级财政没多少钱用来投进义务教育的“钱口袋”。据国家统计调查,2002年全国2070个县(市)中,财政收支倒挂县占总数的73%,说明大部分地区的农村义务教育要靠国家的转移支付。可是,多年来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仍未能达到4%,即使是转移支付,其中有多少用于教育或义务教育没有规定,给一些地方政府使用这笔钱留下了随意的空间。西南交通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傅勇林代表认为“任何一级政府,当其被赋予的责任超出其财政负担能力时,必将导致对该项社会事务不能有效实施。”总投入不足,分担机制不明确,事权财权不统一等,是农村义务教育空“口袋”的根本原因。
     
    2005年8月20日,羊城晚报(作者是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江帆)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中国义务教育经费78%由乡镇负担,9%左右由县财政负担,省里负担11%,中央财政负担低至不足2%。财力最薄弱的乡镇政府承担了占全国义务教育学生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堪重负。
    2005年8月2日 新华网(记者秦亚洲、杨立新)《"越是不发达
    越要办教育"--贵州开展"两基"攻坚》: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贵州88个县当中,有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省近70%的县财政入不敷出。基础薄弱、财政乏力。
      2005年8月19日,中国青年报(记者 程刚)《义务教育法有望做修改
    将解决教育经费投入不足》:2003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1365亿元,比实际基本需求相差476亿元。其中公用经费缺口310亿元,校舍维修经费缺口95亿元,特困地区专项补助经费缺口44亿元,其他则为人员经费缺口。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允许农民生育二胎,所以,农民子女多。谁家的孩子谁养。据新华社2005年1月8日电
    据了解,中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少生了3.38亿人,节约了7.4万亿元抚养费用。据此计算,每人抚养费用21893.49元。子女多的家庭,连基本生活费用都难保证,教育费用无从谈起。
     
    在接受相同年限教育的情况下,孩子多的农民比城市自然要多支付教育费用。有的家庭超计划生育,被罚得“倾家荡产”,可能一辈子也富不起来。有消息称:自1989年希望工程实施至今,累计筹集捐资逾20亿元,共救助250多万名失学儿童。
      由于义务教育不义务,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要交杂费和书本费。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秘书长张路雄《为什么中国的中小学教材不能重复使用》:2003年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为1524.22元,而其中食品开支占了45.59%,除食品消费开支外,人均其他生活开支829.33。我们按小学生每人书本费100元/年,中学生书本费260元/年计算,用简单平均的办法估算,平均每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的书本费支出为180元。而180元的书本费支出就相当于其除食品开支以外的其他生活开支的21.7%。可见比例之大。
     
    2001年5月14日,大洋网讯北京大学教授箫灼基在“新世纪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高级研讨会”上的演讲说,农村中小学的学杂费就是农民的一个很大的负担。国外的义务教育是完全免学杂费、供给书本的。能不能现在就做一些实际的事情,如减去农村中小学的杂费和书本费?
     
    2003年4月30日,经济参考报《改善“三农”:首先要改善资源配置》:社科院农发所所长张晓山研究员就社会普遍关注的几个问题发表了看法。2002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4.3元,其中,学杂费支出人均160.1元,比上年增加14.9元,增长10.2%。学杂费支出增加额占农民生活消费支出增加额的16%。学杂费支出占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476元的6.5%。
     
    2005年3月1日,农调总队《2004年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增长7.3%》: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2004年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人均2185元,其中,农村居民学杂费支出人均为169元,增加4元,增长2.4%。农村居民学杂费支出占 
    2004年全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的5.76%。
     
    以前,农村教育落后,初中毕业生不多见,很少看到高中生。如今,教育事业发展,不仅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而且高中生已经不希奇,大学生也逐步多了起来。受教育的年限延长,延长的年限属于非义务教育,家长承担的培养成本成倍增长。子女多的家庭,家长承担的培养成本更是成倍翻番增长。
     
    由于农村教育多年比城市落后,长期积累的落后差,使农村学校教学质量落后于城市。因此,在高中招生考试时,农村学生处于不利地位。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情况下,农民子女可能要花“择校费”。在高等教育招生考试时,本来有希望被二表本科录取的生源,可能只好屈居三表(自费)本科。
     
    由于全国高等教育按相同学费标准收费,收入低的农民感到教育负担过重。比如:北京市高等教育学费每年5000元,四年本科学费2万元,这些学费,农村家长有些招架不住。
    有些人把与教育连带的食宿费、交通费等也看作教育费用,更感到教育负担过重。
     
    2005年6月17日,东方网-文汇报《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平均求职费用高达3182元》: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眼下大学生找工作的平均花费为3182元,主要集中在四大方面,制作简历,形象包装,考各种职业培训证书,交通、通讯、人际关系等其它费用。求职费用3182元,比2004年全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还多。
     
    大学毕业生当年一次就业率70%,就业后工资期望值下降,回报率不高,有的大学毕业生“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农民产生读书无用论,感到教育投资得不偿失,负担过重。
     
    最近几年,媒体对农民教育负担过重问题的剖析,使更多人感到农民教育负担过重。
     
    2005年8月5日,《中国青年报》(记者何磊)《发改委称中小学乱收费成加重农民负担主因》:国家发改委今天公布了第六次全国涉农收费专项检查结果。据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农村中小学乱收费约占涉农乱收费总额的一半,成为加重农民负担的主要因素。突出表现在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收费政策在一些地方落实不到位,一些学校超标准向学生收取学杂费,或在“一费制”外,采取“捆绑”收费或强制、变相强制等方式向学生收取服务性费用,或向学生强制订购书刊杂志。还有一些地方越权出台收费政策,增加学生和家长负担。
     
    2003年8月7日,光明日报(通讯员 李彦宏 记者 蔺玉堂)《三胞胎兄妹同时考上大学 巨额学费让父母喜后添愁》: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的籍伟、籍强、籍晓晔三胞胎兄妹今年都考上了大学,这让他们的父母喜后添愁。喜的是三个孩子有出息,愁的是巨额学费难筹集。
      2003年8月8日, 汉网《三姐妹同时考上重点大学
    黑龙江贫困农家喜忧参半》:黑龙江省东宁县东宁镇万鹿沟村农民王秀伦和施秀霞夫妇养育的3个女儿今年一同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7月29日,大女儿王玉玲、二女儿王新玲同时收到了吉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8月2日,又一份录取通知书翩然而至:小女儿王美玲考上了山东大学法学专业。三姐妹的学杂费至少2万元,王秀伦说,“这次舍出命来也要让孩子们上学,说啥也不能再耽误她们了。”
      2005年7月15日, 星辰在线-东方新报(特约记者郭国权 记者沈勇跃
    实习生程伟)《贫家3兄妹齐上本科线
    父母为4万元学费一筹莫展》:湖南省娄底市工程公司的王典明可谓喜忧参半:3个儿女在今年高考中齐上本科线——一个重点本科,两个普通本科,可近4万元的学费还没着落。
     
    以上,总而言之,农民收入低,家庭人口多,教育负担比重大,必然感到教育负担过重。
      2005年8月13日,金羊网-民营经济报(吴银丽)《教育费用负担沉重
    利用儿童保险设立教育基金》:据统计,一个人从出生到读小学、中学,直到大学毕业,教育总费用大约在30万元左右。如果再加上孩子出国留学的开支,这笔费用更是要以50万元到近100万元计。现今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但越来越昂贵的教育费用也让不少家长负担沉重。
     
    在农民收入低的情况下,伴随医疗负担过重,教育负担更加显得沉重。2005年9月6日光明网-新京报(记者 蒋彦鑫)《中国疾病经济负担达1.2万亿
    贫困人群负担过重》:在昨日的中国-欧盟可持续发展分论坛上,中国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表示,2003年,中国疾病经济负担达到了1.2万亿元,增长速度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实现国民健康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
     
    要解决农民教育负担过重问题,最根本的是提高农民收入,严格实行计划生育。当务之急可以先从义务教育免费做起。对贫困学生,要继续实行救助政策。
      2005年9月10日,东方早报(记者
    李长需)《专家称全国义务教育免费相当于再次给农民免税》:在全国推广免费义务教育,需要多少经费支持?国家有没有能力来支付?据介绍,在今年两会前,亚洲银行曾提交了一份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在农村实行9年义务教育完全免费所需要的年经费上限是600亿元,下限是200亿元。《2004中国教育不平等蓝皮书》作者、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张玉林分析说,在义务教育阶段,全国有将近2亿适龄上学孩子,其中农村孩子占到了70%~80%,如果全部免费,对于农民来说,对他们的每一个孩子免除四五百元才学费,这些费用家起来相当于政府又免除了一次他们的农业税,因为农民的农业税一年也就四五百亿元左右。“这种做法的意义不亚于政府免除农民农业税的行为,也客观上起到减少了农民的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
      2005年8月30日,华夏时报(作者:丁华艳 )《教育部称择校费将取消
    农村义务教育将全部免费》:在教育部昨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副部长张保庆向记者披露了一系列的好消息,他表示,政府应该是各级各类教育发展中的主要投入单位,教育决不能“市场化”。
    “十一五”期间,农村义务教育将全部免费。
     
    2005年10月6日,新华网(记者杨骏)率团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3届大会的中国教育部长周济5日在巴黎会见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时表示,发展农村教育已成为当今中国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中国政府承诺,今后几年的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重点支持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义务教育发展。
     
    解决农民教育负担过重问题,是历史性的重大课题,是复杂的艰巨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当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必有成效。

    8660字节
    《浅谈中国农村居民教育负担过重》2005年11月发表在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国内刊号:
    CN 50-1030/C国际刊号: ISSN 1008-6439
    )第15卷增刊第27页-29页。(责任编辑弘流责任校对段文娟)中图分类号:F01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39(2005)S0-0127-03

    万方数据:
    http://www.wanfangdata.com.cn/qikan/periodical.articles/cqsxyxb/cqsx2005/05z1/05z116.htm

    欢迎刊登 欢迎引用 欢迎转载 欢迎传播 欢迎来信 欢迎讨论 欢迎批判 欢迎奖赏


    作者:商江 1953年2月出生 52岁 男 籍贯:黑龙江省大庆市
    1974年7月毕业于大庆师范学校数学专业 1985年10月毕业于黑龙江大学党政干部基础科(自学考试)
    1998年12月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
    1986年评为经济师后从事公务员、教育行政管理工作 研究方向:教育科学/教育经济
    工作单位:大庆广播电视大学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东风新村纬二路8号
    邮政编码:163311
    电话号码:0459-6376965
    传真:0459-6363026
    移动电话:13644692185

    E-MAIL:dqddsj@vip.163.com
    E-MAIL:dqddsj@yahoo.com.cn

    翻译网站:http://babelfish.altavista.com/

    Shallowly discussed the Chinese countryside inhabitant educates the
    burden to be overweight

    Daqing broadcast television university SHANG JIANG

    Content summary: China is the rural population occupies the more than
    half country. The farmer bears overweight affects Chinese one of stable
    three major prominent problems. The farmer educates the burden to be
    overweight is the farmer bears the overweight important aspect. Solves
    the farmer to educate the burden overweight question promotes the Chinese
    stable strategic duty, must bring to the enough attention.
    Key word: Shallowly discussed; Countryside inhabitant; Education; Bears
    overweight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主管单位: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重庆工商大学
    编辑单位: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编辑部
    主  编: 王崇举
    主  任: 朱高建
    地  址: 重庆市南岸五公里
    邮政编码: 400067
    电  话: 023-62769479
    传  真: 023-62769479
    "段文娟" <dwj1@163.com
    电子邮件: ymxdyyxa@sina.com
    国内刊号: CN 50-1030/C
    国际刊号: ISSN 1008-6439
    邮发代号: 78-110

  • 浅谈中国为创建一流大学建大楼的原因

    2007-3-13

    浅谈中国为创建一流大学建大楼的原因

                      大庆广播电视大学 商江

    提要: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认为,进入二十一世纪,大楼无论如何都是非常重要的。大楼是指一所学校的教学和科研设施,要培养高水平人才,要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就必须拥有现代化的办学条件和设施。
      

    关键词:浅谈; 一流大学; 建大楼;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最近,有媒体引用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先生名言“大学者,非大楼也,大师之谓也。”有人不厌其烦的说:在世界大学排名的各项指标中,并没有校园面积、建筑面积之类的项目。如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占地不过1820亩,在剑桥、牛津,到处都是古老陈旧的建筑。建一流大学必须有一流大楼吗?目前,在学术界比较认同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是:培养出国际著名的有重大影响的杰出人才;师资队伍中有一批世界大师级学者;有一批世界领先水平的学科;科学研究领导世界潮流并产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果;为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包括对文化、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等。从这些基本条件中不难看出,建一流大学肯定不是靠建大楼。
      
    针对以上观点,为防止误导舆论,我想说,要建一流大学肯定离不开建大楼。当然,仅盖大楼是不够的,还要有大师(博士生导师)、大器(科研设备)、大气(学术风气)、大款(财力支持)。
    [续补]  2006年9月18日,中新网(记者 顾立
    吴兰)《浙江大学校长用“四群”比喻高校教师的层次配置》:浙江大学新任校长杨卫院士认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需要大楼(space)、大师(scholars)和大学精神(spirit)三要素。

       一、中国高等学校有多少大楼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时,一穷二白。教育相当落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不断发展。
    据《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1992年:全国普通高校校舍建筑增加524.42万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由1991年的44.3平方米/人,减少到40.13平方米/人(用折合学生数计算)。
    1993年:全国普通高校生均校舍面积由上年的46.7平方米降到42.2平方米。部分学校学生宿舍不足,普通高校生均学生宿舍建筑面积由上年的7.2平方米下降到6.2平方米。
    199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校舍面积1235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911万平方米。由于在校生规模大幅度增长而投入不足,生均校舍面积由上年的42.4平方米下降到40.9平方米。
    199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校舍面积1 3 0 5 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6 9
    6万平方米。由于校舍建设速度低于在校生增长速度,生均校舍面积继续下降,由上年的4
    0 . 9 平方米下降到3 9 . 9平方米。
    199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校舍面积1359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45万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由上年的39.9平方米下降到38.9平方米。
    199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校舍建筑面积14373.7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774.79万平方米,增加5.71%。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由上年的38.90平方米下降到36.23平方米。
    199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校舍建筑面积1540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026万平方米。按国家规定折合为本专科学生数计算,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由上年的36.23平方米下降到32.5平方米。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生108.36万人,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在校生340.87万人。
    1999年以后,普通高等学校扩招。
    上海市教科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高校扩招三年大盘点》:
    1999年全国普通高校学校占地面积62.6万亩,校舍建筑面积174.5百万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12.3平方米。生均学生宿舍面积5.4平方米。
    2000年全国普通高校学校占地面积70.6万亩,校舍建筑面积204.4百万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11.2平方米。生均学生宿舍面积5.4平方米。
    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学校占地面积90.6万亩,校舍建筑面积255.7百万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11.1平方米。生均学生宿舍面积5.8平方米。
    教育部《2002年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及分析》:18、普通高校校舍建筑面积30336.27万平方米(产权归学校所有),比上年增加4380.04万平方米。另有由学校独立使用的非学
    校产权建筑面积2295.34万平方米;成人高校校舍建筑总面积3414.93万平方米(产权归学
    校所有),比上年增加89.6万平方米。另有由学校独立使用的非学校产权建筑面积249.20
    万平方米。
    2002年7月11日,《中国教育报》第1版(教育部副部长 周济)《历史性的跨越——世纪之交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预计从2000年到2002年年底,全国新建和改造学生公寓4300万平方米,超过建国50年累计建设32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总和;新建和改建学生食堂530万平方米,接近建国50年学生食堂的总建筑面积,高校后勤保障条件大为改善。
    2002年10月5日,《中国教育报》第1版从1999年到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新增校舍建筑面积1亿多平方米,相当于新中国成立后高校校舍建筑面积总和的1.1倍多。初步分析表明,2001年与1998年相比,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占地面积增长了80%,校舍建筑面积增长了70%,生均教学行政用房与生均生活用房面积与扩招前1998年基本持平。特别令人鼓舞的是,学校占地面积、校舍建筑面积呈逐年加速增长态势。
    《200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普通高等教育共招生447.34万人,其中本科209.91万人,高职(专科)237.43万人;在校生1333.50万人,其中本科737.85万人,高职(专科)595.65万人;普通高等教育共招生447.34万人,其中本科209.91万人,高职(专科)237.43万人;在校生1333.50万人,其中本科737.85万人,高职(专科)595.65万人;2004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数是1998年的3倍多,大学新增建筑面积是顺理成章的。
    《199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199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生108.36万人,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在校生340.87万人。
    《200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4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共招生447.34万人,在校生1333.50万人。
    2004年与1998年相比,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增加了近1000万人。按国家规定平均每个大学生占有建筑面积30平方米计算,全国增加1000万大学在校生需要增加建筑面积3亿平方米。按平均每平方米造价1000元计算,全国增加1000万大学在校生需要经费3000亿元以上。


      二、中国高等学校的大楼与发达国家的比有很大的差距

     
    有人说,建一流大学肯定不是靠建大楼。在世界大学排名的各项指标中,并没有校园面积、建筑面积之类的项目。如排名第一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占地不过1820亩,在剑桥、牛津,到处都是古老陈旧的建筑。要论建筑规模与豪华程度,那些世界一流大学普遍赶不上国内一些重点大学,甚至不及很多普通高校。
    [续补]:2006年9月18日, 
    新华网(记者蔡敏、杨玉华)《浙江大学校长杨卫谈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三要素》:浙江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杨卫18日说,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具备大楼、大师、大学精神三大要素。
    世界一流大学首先要有大楼,即校园和学科硬件条件,“这是筑巢引凤的基础,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参照国外一流大学的建设,杨院士列出了具体的指标:办学空间大于1亩/10人,具备中心校区(大于50%)加卫星校区,每位教师办公及实验面积大于100平方米,拥有若干世界级、国家级实验室。 
    我想说,建一流大学肯定靠建大楼。在世界大学排名的各项指标中,并没有校园面积、建筑面积之类的项目。不等于不考察大楼。可以设想,没有楼房的大学能排在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如果1938年的时候现在所谓的一流大学还在青纱帐里或者在窑洞里,那么,这所大学肯定不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在剑桥、牛津,到处都是古老陈旧的建筑。这古老本身就是资格。落后的国家没有这么古老的楼房。排名第一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占地不过1820亩,按每亩667平方米计算,是121万平方米,我国占地面积超过120万平方米的大学校园不多。
    《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合格标准》[摘自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规定:
    综合、师范、民族院校生均占地面积54平方米/生,生均教学行政用房14平方米/生,生均宿舍面积6.5平方米/生。
    工科、农、林院校生均占地面积59平方米/生,生均教学行政用房16平方米/生,生均宿舍面积6.5平方米/生。
    语文、财经政法院校生均占地面积54平方米/生,生均教学行政用房9平方米/生,生均宿舍面积6.5平方米/生。
    医学院校生均占地面积59平方米/生,生均教学行政用房16平方米/生,生均宿舍面积6.5平方米/生。
    体育院校生均占地面积88平方米/生,生均教学行政用房22平方米/生,生均宿舍面积6.5平方米/生。
    艺术院校生均占地面积88平方米/生,生均教学行政用房18平方米/生,生均宿舍面积6.5平方米/生。
    2004年与哈佛并列世界第一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6500名学生)占地1820亩,哈佛大学占地2300亩(近两万名学生);世界大学排名在100名之内的诺丁汉大学(含农学院)占地3400亩。大家可以计算发达国家一流大学的生均建筑面积,非发展中的国家所能比拟。中国与发达国家比,高等教育至少落后100年!
    《200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3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110所,普通高等学校1552所,成人高等学校558普通高等学校1552所,比上年增加156所,其中中央各部委所属学校111所。成人高等学校558所。2110所高等学校建筑面积3亿平方米,平均每所高等学校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
    《200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4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236所,比上年增加126所。普通高等学校1731所,比上年增加179所,其中本科院校684所,高职(专科)院校1047所。成人高等学校505所,比上年减少53所。全国共有培养研究生单位769个,其中高等学校454个,科研机构315个。高等教育的招生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2004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000多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9%。全国招收研究生32.63万人,比上年增加5.74万人;其中博士生5.33万人,硕士生27.30万人。在学研究生81.99万人,比上年增加16.86万人;其中博士生16.56万人,硕士生65.43万人。毕业研究生15.08万人,比上年增加3.97万人;其中博士生2.35万人,硕士生12.73万人。普通高等教育共招生447.34万人,其中本科209.91万人,高职(专科)237.43万人;在校生1333.50万人,其中本科737.85万人,高职(专科)595.65万人;毕业生239.12万人,其中本科119.63万人,高职(专科)119.49万人。成人高等教育共招生221.16万人,在校生419.80万人,毕业生189.62万人。普通高等学校校均规模有较大提高。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本、高职(专科)在校生平均规模由上年的7143人提高到7704人;对研究生、留学生、进修生和夜大生、函授生、成人脱产班等各类学生,按国家规定折合为本、高职(专科)学生计算,生师比为16.22:1,比上年的17.0:1有所降低。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161.07万人,比上年增加15.81万人;专任教师85.84万人,比上年增加13.37万人。成人高等学校教职工15.50万人,比上年增加0.15万人;专任教师8.61万人,比上年增加0.1万人。
    2236所高等学校建筑面积3亿平方米,平均每所高等学校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普通本科、高职(专科)在校生1333.50万人,生均建筑面积22.5平方米。
    中国交通大学所做的调查,全球前二十名大学分别为:哈佛、史丹佛、剑桥(英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科技学院、普林斯顿、牛津(英国)、哥伦比亚、芝加哥大学、耶鲁、康乃尔、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东京大学(日本)、宾州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威斯康辛州大学麦德逊分校、密西根州大学安哈伯分校、华盛顿州大学西雅图分校。一流大学都是楼房,没有平房、草房或者窑洞。
      
    2003年6月2日,新华网《我看哈佛大学不过如此》:在美国最古老学府哈佛大学行政大楼前,矗立着约翰•哈佛的座像,上悬美国国旗,俊朗优雅。像上镌刻著3行字:“约翰•哈佛”,“建校者”和“1638年”。
    如果哈佛建校是在1638年,距今367年。在建楼时间上,哈佛比我们早300年;哈佛楼房质量好,在风雨中坚持300年;在面积上,哈佛比我们提前300年。要追赶300年的差距,谈何容易啊。
    目前,没有任何国际组织把哈佛大学占地面积或普林斯顿大学占地作为世界各国大学的占地标准。中国建设主管部门也没有明确规定以哈佛大学占地面积或普林斯顿大学占地面积作为中国的大学占地的座右铭。
    不比不知道。中国高等学校的大楼与发达国家的高校大楼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如果我们不盖大楼,就会永远落后下去。

      三、中国高等学校建大楼的意义

     
    有人说,看看周围,建一流大楼仿佛成了建一流大学的代名词:某大学为迎百年校庆兴建的标志性建筑——建筑面积达11万平方米的双峰裙楼(双峰各有33层)将于明年竣工,这无疑是世界高校中罕见的高层建筑。我们不仅要问:这样做,无疑会缩小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有什么不好??
    1、大学的大楼是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新华词典第541页解释,楼是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房屋。中国的大学基本上都在城市里。城市的建筑基本上都是楼房。大城市的土地珍贵,坐落在大城市里的名牌大学只能盖高楼。谁盖楼不往好盖?谁盖楼不想盖够用?建筑面积大的楼只能是大楼。复旦大学在上海,受占地面积的限制,盖楼只能盖高楼。复旦大学双峰裙楼有什么错吗?错在哪里?双峰裙楼不能拆掉一峰,33层楼房不能扒掉几层。
    《2003年城市建设统计公报》:2003年末,全国设市城市660个,城市人口33805万人。城市面积39.9万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2.8万平方公里。城市范围内人口密度847人/平方公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29988万人。其中:城镇54283万人,比重41.8%;乡村75705万人,比重58.2%。
    建设部发布的《2003年城镇房屋概况统计公报》显示,2003年,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城镇住房建设持续较快发展,房地产业快速增长,城镇居民居住水平和人居环境进一步提高和改善。2003年底,全国城镇房屋建筑面积140.91亿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89.11亿平方米,占房屋建筑面积的比重为63.24%。目前全国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3.67平方米,其中东部地区25.06平方米,中部地区21.99平方米,西部地区23.05平方米。
    [
    续补]:2005年5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建设部等七部委《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26号),明确指出,单套建筑面积在120平方米以下为普通住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享受优惠政策普通住房的具体标准,单套建筑面积和价格标准上浮的比例不得超过上述标准的20%。


    2、大学的大楼是招生的必要条件。过去,以夺取政权为首要任务。当年在延安,大学建在窑洞里。有人说,在剑桥、牛津,到处都是古老陈旧的建筑。我们过去连古老陈旧的建筑都没有啊。如今,我们要改善办学条件了。过去,曾经把大学搬到乡下。如今,要把大学搬回城市了。过去建的草房、窑洞、土坯房、砖平房和简易楼房,如今也要讲究一下了。随着社会进步,如果大学条件不改善,招生就困难。
      2005年9月6日,重庆晚报(首席记者 朱明跃)《重庆籍学生山西集体退学 
    学校没招一名山西学生》:山西大学利用“太原铁路机械学校”办职业技术学院。在学校里转了几圈,记者没有找到招生广告上所写的藏书12万册的图书馆,也没有找到现代化的实验室和室内活动中心。据部分学生家长介绍,该学院今年所招新生约六百人,目前办理退学手续的约四百人,占了三分之二。另外还有不少的学生正在观望等待。
      2005年9月6日,鲁中晨报(马志鹏 姜涛)《淄博一高校因忙于扩招
    却将学生安排进简易住房》: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处王处长介绍,经教育部批准,今年学校继续进行扩招。新生开学后,在校生将达到4000人,但原校舍只能容纳2000人。这样,学校的教学设施、学生宿舍就变得很紧张。因为校舍不够,学校已经将原来的书画阅览室等改为教室。将原来的2个教师公寓改为学生宿舍,另外还租用了校外的房子解决学生住宿问题。在原教职工排球场地建了20间简易平房,将信息科学系和教育系大三毕业班共170名女生搬过去,以解燃眉之急。这一做法,引起很多学生和家长的不满。
    3、大学的大楼是吸引优秀教师的必要条件。大师比别人更需要大楼。我们盖大楼不仅是给大师们看的,更是给大师们用的。每位大师至少需要500平方米的建筑(办公室100平方米,住宅200平方米,实验室200平方米)。我们盖大楼的目的就是要留住大师。可以说,没有大楼,就留不住大师,连中师、小师、幼师也留不住。有些人,什么师也算不上,竟然也到国外去镀金去了。就连反对大学盖大楼的某些“大师”,也想住宽敞漂亮的大楼。我们要使大师们的居住条件几倍于城镇居民平均居住水平。过去,我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方面有差距。中国想改善大学教授的工作条件,想改善大学生的学习条件。我们想把办大学的大师引进大学校园。我们不能等有了大师再盖楼,要盖好大楼迎接大师,在大楼里培养大师。让大师在大楼里发挥聪明才智。
    [续补]:《辽宁省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采暖费随职工工资发放方案》的通知(辽建发[2005]42号)采暖费随职工工资发放对象的住房面积标准根据《辽宁省住房分配货币化实施意见》(省房委字[2000]9号)的规定,具有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含党政机关公务人员)住房面积标准:教授、研究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及相应职称的人员140平方米。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及相应职称的人员105平方米,讲师、助理研究员、工程师及以下相应职称的人员85平方米。
      
    2005年8月24日,新华网(张建新、张国娜)《南开大学命名“省身楼”纪念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据介绍,南开数学研究所新大楼总建筑面积为20680平方米,楼内拥有数学教室、图书馆、教授办公室以及多个学术报告厅。陈省身是“省身楼”蓝图的第一位绘制者。在他的提议下,国家投资1.292亿元,使之成为一个国内外数学界的交流中心。“省身楼”是南开大学校内第三幢以校友名字命名的建筑物,前两者分别以南开学校创始人严范孙和张伯苓的名字命名。
    我们给高等学校盖大楼,是向全世界发布信息,我们要建设世界第一流的大学,我们要留住世界一流的大师,使他们不再到外国去当校长(打工)。我们希望流落在异国他乡的大师们回到中国,哪怕是养老也好。我们可以聘发达国家的大师为中国服务。我们希望全体留学生中的拔尖人才学成归国。中国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高等教育的。由于脑力劳动者待遇长期偏低,造原子弹的收入少于卖茶蛋的收入。过去,我们没有能力用高薪养大师,外界也知道我们养不起办大学的大师。如今,我们用盖大楼的实际告诉世界:我们要用盖大楼的精神养办大学的大师。我们有这个能力了。我们有这个强烈愿望了。目前在国外工作的大师可以考虑回国工作了。可以动员外国的大师为中国的大学教育服务了。
    4、大学的大楼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有人说,建一流大学不靠盖大楼。实际上,一流大学都有比较好的楼房。我们的大学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不盖大楼不行。我们的大楼不能从建设就处于落后水平。中国在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要提高教育档次了。城乡居民住宅还要搞装修呢,大学楼房也应当追求现代化,绝不能刚建设就落后2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29988万人,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36515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502.12元。按照预算内高等教育经费国内生产总值的1%计算,中国2004年预算内高等教育经费可以达到1365.15亿元。按照预算内高等教育经费的20%搞大学的基本建设,每年“盖大楼”的钱可以达到273亿元。
    《关于2003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2003年,全国教育经费为6208.27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3850.62亿元,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内教育拨款(不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为3453.86亿元。按照高等教育经费占政府预算内教育拨款25%计算,全国高等教育经费预算内教育拨款可以达到864亿元。加上其他渠道的经费,全国高等教育经费肯定超过1000亿元。我们有勒紧裤带办教育的经历。
    中国人期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事实告诉我们,大学没有大楼不行!!大学的楼房少了也不行,大楼的建筑质量差了还不行。如果条件允许,我们还要建设标志性的大楼,建设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的大楼。
    过日子总有自己的打算。谁家的日子谁家自己做主。中国高等教育盖大楼,绝不是儿戏。当然也不是听谁有不同意见的停工了。大楼,还是要盖的。越盖越多,越盖越好。盖完大楼,就考虑大幅度提高大学高级知识分子的待遇。尽管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高级知识分子的待遇是不断提高的。
    世界上,有富人看见穷人生活水平提高就不舒服。中国决不甘永远贫穷,也不会永远贫穷。
    世界上,有人看到中国的大学发展就不舒服。看到中国的大学建高楼就不满意。但是,中国人不会看外国人的脸色办教育。更不会按照沾上点洋味的人指手画脚办教育。
      让中国高等学校的大楼成为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历史丰碑!

    [续补]:2006年11月3日,中国青年报(作者:叶铁桥)《高校掀大兴土木热潮
    有大楼才能引来大师?》:聊城大学李剑萍认为,“大楼与大师”之争,最早出自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的论述:“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学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梅先生说这个话有很强的针对性,但要用理性平衡的思维看待它,不能因为梅先生讲这句话,就是指光有大师,不能有别的。也不是光有别的,就不能有大师。”李剑萍表示,他注意到梅先生讲这个话有具体的历史情境,“梅先生1932年1月出任清华大学校长,当时清华已经完成了以4大馆为代表的学校基础建设,建好了大楼,且经费充足,却面临着当时国家政治中心南移而导致的人才激烈竞争。当时清华已经有了部分大师,还需要更多大师,在此历史情境下梅先生才讲了这个话。”


    2005年9月发表在《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刊(国内刊号:CN
    52-5014/C国际刊号:ISSN 1009-0509)第7卷2005年增刊第126页-128页
    责任编辑赵广式



    8384字节

    翻译网站:http://babelfish.altavista.com/

    Shallowly discussed the first-class university constructs the building
    the reason

    Daqing broadcast television university SHANG JIANG

    Content summary: Chinese People's University principal records Paochi
    to Chengtu believed that, enters for the 21st century, the building all
    is in any event count for much. The building is refers to a school the 
    teaching and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facility, must train the high 
    level talented person, must leave the high level the research results,
    must  have modernized the school condition and the facility.

    Key word: Shallowly discussed the first-class university constructs the
    building

    欢迎刊登 欢迎引用 欢迎转载 欢迎传播 欢迎辩论 欢迎批判 欢迎修正

    作者:商江 男 1953年2月出生 52岁 籍贯:黑龙江省大庆市
    1974年7月毕业于大庆师范学校数学专业
    1985年10月毕业于黑龙江大学党政干部基础科(自学考试)
    1998年7月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
    1986年评为经济是以来一直从事公务员、教育行政管理工作
    2003年1月虚拟模糊研究员
    研究方向:教育科学/教育经济

    单位名称:大庆广播电视大学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东风新村纬二路8号
    邮政编码:163311
    电话号码:0459-6376965
    传真:0459-6363026
    移动电话:13644692185
    E-mail:dqddsj@vip.163.com
    E-mail:dqddsj@yahoo.com.cn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主管单位:贵州工业大学
    主办单位:贵州工业大学
    编辑单位:《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国内刊号:CN 52-5014/C
    国际刊号:ISSN 1009-0509
    邮发代号:66-60
    主  编:申振东
    主  任:童国萍
    地  址:贵阳市蔡家关贵州工业大学
    邮政编码:550003
    电  话:0851-4730708
    传  真:0851-4734747
    电子邮件:gut_xuebao@163.net
    zhaoguangshi@sina.com


  • 浅谈中国普通高中教育成本的分担机制

    2007-3-13

    浅谈中国普通高中教育成本的分担机制


    大庆广播电视大学 商江

    提要: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目前实行9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我国的非义务教育实行国家、社会、家庭分担教育成本的机制。在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短缺的情况下,提高学费标准就成为必然的了。

    关键词:普通高中; 教育成本; 分担; 机制;

    2005年9月7日,新华网安徽频道 (记者 储叶来) 《县状元高中耗尽家财无钱深造 高中致贫已成规律》:记者采访了解,“高中致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对高中阶段教育资源投入太少,迫使学校不得不把办学压力转嫁到学生头上,以收养教,最后导致“高中致贫”的不正常现象。教育专家指出,“十五”期间,我国正值高中阶段教育入学高峰,高中阶段教育已成为各级教育协调发展的瓶颈。大家对扶持高中阶段教育提出了建议:一,对高中阶段教育的投入可分为三块:国家财政保教师工资,省财政保学校基础建设,县财政保学校基本运转,这样就能使高中阶段教育步入良性循环。二,建议将高中阶段教育也纳入义务教育,摆脱“高中致贫”怪象,使家长为孩子上大学打下良好基础。

    2006年12月6日, 新华网(记者张晓晶)《高中助学制度出现裂口? "高中致贫"碍教育公平》: 高中属非义务教育,由受教育者和国家共同承担培养费用,合理的学费标准是实施成本补偿制度的关键。学费标准的制定是一个难题,其基本依据是教育成本、教育收益率和居民收入水平等。目前我国学费标准的制定多是从经验出发,不合理和不科学之处甚多,学费标准和学费形成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从长远看,改革高中收费"双轨制",取消择校费,制定统一的高中收费标准将是大势所趋,应及早实行学费并轨。


    针对此问题,我们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讨。

    一、普通高中办学是进行成本核算的

    教育是公益事业。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办教育是要花钱的。办普通高中也是这样。不管办学主体是谁,都是必须支付教育成本的。换句话说,普通高中办学是进行成本核算的。
    1996年12月16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财政部《普通高级中学收费管理暂行办法》(教财[1996]101号)规定:教育培养成本包括以下项目: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教职工人员经费等正常办学费用支出。不包括灾害损失、事故、校办产业支出等非正常办学费用支出。
    在网上,可以查到普通高中教育成本方面的信息。
    2005年9月22日,《江西省发改委关于开展普通高中教育成本定期监审工作的通知》(赣发改价调字[2005]1091号):为了进一步研究我省普通高中教育成本水平,合理制定普通高中收费标准,提高高中教育收费管理的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成本监审暂行办法》(国家计委第25号令)、《关于印发〈江西省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成本监审目录〉(第一批)的通知》(赣发改价调字[2004]1260号)的有关规定,决定2005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普通高中教育成本定期监审工作。
    2004年3月18日,《嘉兴市教育局关于调查普通高中教育成本的通知》(嘉教办通[2004]18号):为了进一步了解普通高中段教育成本支出情况,为召开调整普通高中收费标准听证会作准备,决定对2002-2003年度全市普通高中教育成本支出进行一次调查。
    2001年8月19日,信息时报(记者周展徐海星)《广州大幅提高择校费借读费》:昨天,从广州市物价局传来正式通知,将于今年在本市高中实行新的收费标准。关于这次择校费的收费情况,广州市物价局陈副局长向记者解释了各项标准的具体制定原则。所谓普通高中平均教育成本,就是培养一名普通高中生每年所需的费用,这次标准采用了前两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教育成本的平均值,即个别省级普通高中教育成本约为15853元,一般普通高中教育成本约为10126元。
    2003年5月5日,人民网《一个学生年教育成本多少?南京高中生7432元》:最近,南京市教育局对中小学校的教育成本进行了调研和测算。据调查,南京市中小学生人均教育成本是:省级重点高中校,每年每位学生人均教育成本为7432.07元,另外每年每生房屋折旧费125.08元;市级重点高中校,每年每位学生人均教育成本是6267.24元,另外每生房屋折旧费为86.64元;普通高中、示范初中、普通初中生人均教育成本、房屋折旧费两项合并是5162.26元、3853.30元、3482.77元。
    乌鲁木齐市教育信息服务中心《乌鲁木齐市普通高中生年人均成本逾6千》:2005年,我市非义务制教育阶段的普通高中年教育成本是每个学生6077元,即培养一个普通高中学生,学校每年要投入的教育资源量等值于6077元;重点高中是7800元。市教育局局长李建声说:“随着首府对教育投入的稳步增长,教育成本不断提高,这就意味着首府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2006年9月1日,东南早报(记者黄艺芬)《普通高中学费收了六年 今朝为何要变》:据福建省泉州市教育局组织对高中前三年(2003—2005年)生均教育成本计算结果(三年实际平均成本):一级达标校为5313元/生、年,二级达标校为4062元/生、年,三级达标校为3408元/生、年,未达标校为2732元/生、年。
    以上可以看出,全国各地相继对普通高中教育成本进行调查。办学条件越好,教育成本越高。
    《199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1999年全国普通高中1.41万所,比上年增加179所;招生396.32万人,增加36.77万人,增长10.23%;在校生1049.71万人,增加111.71万人。
    《200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0年全国普通高中1.46万所,比上年增加437所;招生472.69万人,增加76.37万人,增长19.27%;在校生1201.26万人,增加151.55万人。
    《200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1年全国普通高中14907所,比上年增加343所;招生557.98万人,比上年增加85.29万人,增长18.04%;在校生1404.97万人,比上年增加203.71万人,增长16.96%。
    《200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2年全国普通高中1.54万所,比上年增加0.05万所;招生676.70万人,比上年增加118.72万人,增长21.28%;在校生1683.81万人,比上年增加278.84万人,增长19.85%。
    《200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3年全国普通高中1.58万所,比上年增加0.04万所;招生752.13万人,比上年增加75.43万人,增长11.15%;在校生1964.83万人,比上年增加281.02万人,增长16.69%。
    《200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4年全国普通高中15998所,比上年增加219所;招生821.51万人,比上年增加69.38万人,增长9.22%;在校生2220.37万人,比上年增加255.54万人,增长13.01%。
    《200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5年全国普通高中16092所,比上年增加94所;招生877.73万人,比上年增加56.22万人,增长6.84%;在校生2409.09万人,比上年增加188.72万人,增长8.5%。
    2005年与1999年比,全国普通高中年招生增加:
    877.73万人-396.32万人=481.41万人
    全国普通高中年在校生增加:
    2409.09万人-1049.71万人=1359.38万人
    这无疑要增加教育投入。
    按生均教育成本5000元计算,全国2005年普通高中教成本可达:
    5000元×2409.09万人=1200亿元
    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没有能力实行高中免费教育(在短期内做不到全国范围内9年义务教育免杂费,流动人口的9年义务教育还有一定困难)。普通高中的教育成本只能采取国家、社会、家庭共同分担的办法。

    二、政府财政预算内承担的普通高中教育成本

    我国一直坚持基础教育以政府办学为主,以政府承担普通高中教育成本的大部分。在普通高中规模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持续保证政府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增长。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增长,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总量增长。
    《1999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1999年全国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1269.31元,比上年的1248.25元增长1.69%。1999年全国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为227.22元,比上年的227.69元下降0.21%。
    《200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2000年全国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1314.99元,比上年的1269.31元增长3.60%。2000年全国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为212.08元,比上年的227.22元下降6.66%。
    《2001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 2001年全国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1471.12元,比上年的1314.99元增长11.87%。2001年全国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为237.98元,比上年的212.08元增长12.21%。
    《2002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 2002年全国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1565.25元,比上年的1471.12元增长6.40%。2002年全国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为231.79元,比上年的237.98元下降2.60%。
    《关于2003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教财〔2004〕45号):2003年全国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1606.58元,比上年的1565.25元增长2.64%。全国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为264.83元,比上年的231.79元增长14.25%。
    《2004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2004年全国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1758.63元,比上年的1606.58元增长9.46%。2004年全国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为290.31元,比上年的264.83元增长9.62%。
    以上可以看出,2004年全国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为2048.94元。1999年全国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为1527.07元。
    2004年全国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比1999年全国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增长为:
    (2048.94元-1527.07元)÷1527.07元=34.17%
    《2004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附表三《各级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增长情况》和《各级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增长情况》公布了各省区市普通高中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情况:上海市9388.18元;北京市7628.46元;天津市6256.64元;西藏自治区4786.03元;广东省3790.86元;浙江省3584.59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605.19元;云南省2502.93元;青海省2463.63元;江苏省2335.52元;福建省2307.83元;辽宁省2298.59元;海南省2110.76元;黑龙江省1979.66元;宁夏回族自治区1791.65元;内蒙古自治区1735.74元;甘肃省1617.99元;山东省1603.43元;吉林省1553.57元;广西壮族自治区1506.88元;贵州省1452.65元;重庆市1438.96元;山西省1404.09元;安徽省1328.14元;四川省1249.68元;陕西省1164.99元;江西省1154.68元;湖南省1118.49元;湖北省1066.70元;河南省1030.82元。
    以上可以看到,上海市2004年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9388.18元,河南省2004年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1030.82元。上海市2004年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是河南省2004年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的9.1倍。
    北京市2004年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7628.46元,与北京相邻的河北省2004年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1691.29元。北京市2004年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是河北省2004年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的4.5倍。
    2005年10月26日,金羊网-羊城晚报(记者尹安学、实习生沈明涛、通讯员高宏的、陈青)《高中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均学校整体发展失衡》:广东省地方教育经费结构支出显示,全省地方教育经费支出,普通高中占32%以上,而中等职业教育(含技工学校)仅占3%左右。
    2006年8月8日,21世纪经济报道《重庆近6年首次大幅度调整高中学费》:目前普通高中教育经费主要来自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各级政府征收的教育税费、学费收入和其他收入。财政的资金更多投往义务教育。官方的资料显示,2003至2005年,重庆预算内事业性教育拨款年递增25.46%。但按照有关政策,每年新增教育事业费的70%以上必须用于农村义务教育,因此对非义务教育的高中投入仅能保证教师基本工资。
    2006年8月31日,新华网《重庆遭遇百年大旱仍然调高高中学费受质疑》:按重庆市8月下旬公布的高中学费调整方案,该市实行了分区域、分类别调整学费标准的办法:在都市发达经济圈,重点高中的学费将升至每个学生每学期1200元,城市高中为800元,城镇高中600元,农村高中为400元。调整前,重庆市普通高中学费标准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位列全国第29位,调整后,将位于第17位左右。涨价重要的原因是,教育经费投入整体不足。截至2005年底,重庆市普通高中欠债23亿元。
    2006年9月1日,东南早报(记者黄艺芬)《普通高中学费收了六年 今朝为何要变》: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占生均教育成本的比例为:一级达标校44.45%,二级达标校41.85%,三级达标校45.69%,未达标校(农村)62.7%,缺口部分是靠学校收费、银行贷款等都方面筹措解决。据统计,截至今年3月份,全市普通高中负债达41479万元,其中:银行贷款25419万元,工程欠款12698万元,设备等欠款1178万元,单位个人借款1884万元,其他欠款400万元。
    《200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2220.37万人。
    《2004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2004年,全国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内教育拨款(不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为4027.82亿元。2004年全国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1758.63元。2004年全国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为290.31元,
    以上两项合计,2004年全国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为:
    1758.63元+290.31元=2048.94元
    2004年全国普通高中生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为:
    2048.94元×2220.37万人=4549404万元
    2004年全国普通高中生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2004年全国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内教育拨款的比重为:
    4549404万元÷4027.82亿元=11.29%
    2005年全国普通高中生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预计可能达到500亿元,被教育界人士指为“有挤占9年义务教育经费之嫌”。
    以上信息表明,各级政府在普通高中的预算内教育经费投资方面,不可能有较高增长。要改善普通高中的办学条件,只好在提高学费标准方面找出路。

    三、普通高中学费将有所提高

    在普通高中经费方面,国家早就提出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其中包括收取学杂费,适当增加学费在培养成本中的比例。
    1995年6月22日,《国家教委关于加强薄弱普通高级中学建设的十项措施》(教基[1995]15号):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建设以政府拨款为主,社会捐助,发展校办产业,收取学杂费等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加大薄弱高中的经费投入。要制定优惠政策,扶持薄弱高中搞好校办产业,并允许适当增加收费,切实解决薄弱高中经费严重不足的困难。
    1996年12月16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财政部《普通高级中学收费管理暂行办法》(教财[1996]101号)规定:高中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向学生收取学费。学费标准根据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一定比例确定。不同地区学校的学费收费标准可以有所区别。学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和标准的审批权限在省级人民政府。由省级教育部门提出意见,物价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办学条件和居民经济承受能力进行审核,三部门共同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教育部门执行。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明确提出: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拨款办法,充分发挥教育拨款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不断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政府的教育拨款主要用于保证普及义务教育和承担普通高等教育的大部分经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确保义务教育的资金投入并做到专款专用。在非义务教育阶段,要适当增加学费在培养成本中的比例,逐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政府公共财政体制的财政教育拨款政策和成本分担机制。
    1999年8月12日,《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高中阶段教育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高中阶段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要在充分考虑当地群众承受能力的基础上,经物价部门批准,区别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学校,适当调整学费标准,提高高中阶段学费在培养成本中的比例。
    2001年5月29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基础教育以政府办学为主,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普通高中教育在继续发展公办学校的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
    2006年7月19日,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记者 何骏)《重庆拟大幅提高高中学费 增幅超过700元》:据重庆市教委负责人介绍,2005年,重庆共有高中277所,在校学生48万,教师2.5万人,比直辖之初整整增加了31万人。现有高中数量难以满足需求成为困扰教育发展最大的问题,超级大班现象突出。然而,政府拨款主要应用于义务教育,高中投入有限,重庆高中扩班存在的资金缺口达19亿,重庆高中教育的发展主要依靠计划外招生缴纳的择校费在进行,逐步减少计划外招生,实现教育的公平性就必须要解决教育经费共同分担的问题,调整高中学费已是必然。
    2006年8月18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印发重庆市普通高中学校学费标准调整方案的通知》(渝办发[2006]197号)。
    2006年8月8日,21世纪经济报道《重庆近6年首次大幅度调整高中学费》:据统计,2005年,重庆全市高中学费收入2.41亿元,约占全市高中学校教育经费总收入的1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多个百分点。而通过“调整高中教育经费分摊结构”,在其他经费来源不变的情况下,普通高中教育学费收入将达3.61亿元。
    2006年9月1日《中国教育报》第2版《重庆缘何调高普通高中学费标准》:重庆市教委总会计师邓睿告诉记者,此次调整普通高中学费主要是因为存在两个不合理的“倒挂”现象。其一,调整前绝大部分高中学费标准比同类型小学和初中“一费制”还低。调整前该市普通高中学费标准是:重点高中每人每学期400元,城市高中200元,城镇高中150元,农村高中90元,而该市城市小学杂费标准为205元,高于城市高中、城镇高中和农村高中学费标准。同样,该市初中“一费制”杂费标准也已超过了同类别的普通高中学费标准:都市发达经济圈城市初中杂费标准为每人每学期295元,比城市高中收费标准高出95元。第二个不合理现象是职业高中收费普遍高于普通高中收费。现在职业高中收费标准平均约2000元/年,普通高中学费约在800元/年。所以很多人愿意读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则生源不足。调整普通高中学校收费标准,运用经济手段引导学生合理分流,引导学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可以促进普通高中和中职教育协调发展。
    2006年8月29日泉州晚报(记者陈玉珍)《高中学费核定参照各地标准》:我市教育部门在重新核定高中学费收费标准时,充分考虑到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承受能力,并参照各地出台的收费标准。
    福州市普通高中学费收费标准为:一级达标校每生、每学期950元,二级达标校每生、每学期900元,三级达标校每生、每学期800元,城区一般普通高中校每生、每学期720元或600元,农村一般普通高中校每生、每学期400元或350元。
    厦门市普通高中学费收费标准为:一级达标校每生、每学期1050元,二级达标校每生、每学期950元,三级达标校每生、每学期900元,一般普通高中校每生、每学期720元。
    莆田市普通高中学费收费标准为:一级达标校每生、每学期900元,二级达标校每生、每学期800元,三级达标校每生、每学期700元,城区一般普通高中校每生、每学期650元,农村一般普通高中校每生、每学期400元。
    龙岩市普通高中学费收费标准为:省级示范校每生、每学期1000元,一级达标校每生、每学期850元,二级达标校每生、每学期800元,三级达标校每生、每学期700元,城区一般普通高中校每生、每学期650元,农村一般普通高中校每生、每学期400元。
    宁德市普通高中学费收费标准为:一级达标校每生、每学期900元,二级达标校每生、每学期800元,三级达标校每生、每学期700元,城区一般普通高中校每生、每学期650元,农村一般普通高中校每生、每学期400元。
    福建省教育厅日前公布的普通高中学费收费标准为一级达标校每生、每学期950元至1500元,二级达标校每生、每学期900元,三级达标校每生、每学期800元。
    《2006学年上海主要教育收费项目表》:“普通高中学费”: 1、原一般高中:每学期900元。2、原区县重点高中:每学期1200元。3、原市重点高中:每学期1500元。4、高级寄宿制高中:每学期2000元。
    2006年9月10日中国新闻网(张力)《人口大国历史性考验:将负担变为人力资源优势》由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刊载文章指出,目前,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700美元,大中小学三级入学率分别达到21%、75%和99%,大致相当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00美元国家的平均水平。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2001年127个国家的全民教育发展指数(涉及普及义务教育和扫除文盲),中国排第54位,达到中等偏上水平,在发展中国家中位于前列。这表明,中国已从一个人口大国转变成为人力资源大国。按照中共中央的教育工作部署,今后,中国将更加均衡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稳步发展各类高等教育,确保2020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继续教育与培训,构建有利于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从以上信息,可以预见,全国各地普通高中学费将有所提高。
    2006年8月8日公益时报《六成农村初中生不读高中 3500万务农或流入社会》:有数字显示,高中、大学阶段的家庭教育支出在子女所有花费中的比重分别为34%、41%。这个数字的来源还仅限于城镇家庭支出,农村家庭的家庭教育支出在子女所有花费中的比重更高。
    可以说,教育不是免费的午餐。高中学费标准的制定不以贫困家庭收入水平为依据。不管从哪个角度说居民教育负担过重,恐怕也改变不了普通高中学费提高的趋势。


    9304字节

    参阅文献:通过互联网参阅,未参阅纸介质文件。编辑可以根据需要从文章中选用。

    只在学报正刊发表,不在杂志、增刊、专辑、汇编之类发表。
    编辑可以对文章进行技术性处理。
    如果收版面费等,须开正规发票,报销用。
    期刊采用稿件,应按惯例给作者寄用稿通知书1份,样刊2本,按国家规定向作者支付稿酬。有特殊原因不能向作者支付稿酬的,需说明情况。

    作者:商江 1953年2月出生 53岁 男 籍贯:黑龙江省大庆市 1974年7月毕业于大庆师范学校数学专业 1985年10月毕业于黑龙江大学党政干部基础科(自学考试) 1998年12月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 1986年评为经济师后从事公务员、教育行政管理工作 研究方向:教育科学/教育经济
    工作单位:大庆广播电视大学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东风新村纬二路8号
    邮政编码:163311
    电话号码:0459-6376965
    传真:0459-6363026
    移动电话:13644692185
    E-MAIL:dqddsj@vip.163.com
    E-MAIL:dqddsj@yahoo.com.cn

    大庆广播电视大学网址:http://www.edudq.net.cn

    翻译网站: Babel Fish Translation http://babelfish.altavista.com/

    Shallowly discussed the Chinese ordinary high school educates the cost to share the mechanism

    Daqing broadcast television university SHANGJIANG

    Abstract: China is the developing nation. China at present implements 9 years compulsory education. The high school stage education belongs to the non- compulsory education. Our country non- compulsory education implements the country, the society, the family shares the education cost the mechanism. In the government finance sex education funds short situation, enhanced the school expense standard to become inevitably.

    Key word: Ordinary high school; Education cost; Shares; Mech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