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觉》宣言:《新视觉》现有合作网媒∶ 7080艺术网、99艺术网、艺术批评网、中国雕塑网、中国当代艺术联盟、中国艺术博客、art ba ba网博客‘环球艺术网、江苏美术家网、艺术国际博客、卓克艺术网、雅昌艺术网博客、世纪在线艺术网博客、雅客艺术网博客、美术同盟网、北京文艺网博客、新浪博客、搜狐博客等,我们会在每一期出版发行后即日将每一位艺术家的作品以经典回顾形式发布在上述网媒里,敬请关注。

姜杰:我的作品需要特别安静

2009-10-21 16:30:11 / 个人分类:艺术家

 

记者:母亲与婴儿的关系几乎是女性恒久的主题,你的作品也主要以婴儿作为题材,但看起来似乎并没有那么单纯。

 

姜杰:这些作品其实是我在生育之后才开始做的。有了小孩以后,有的东西才敢做。以前是有负担的,有的时候会觉得怕它有一种映射,比如做什么东西你怕它会反映到你身上,有的东西不愿去想,不愿去做。我做的婴儿和成人那种成比例的关系,尺寸,年龄,都拉开距离,使你看到最真的本性,产生本能的保护心理。一个婴儿,它很小,很脆弱,让人不知所措,小孩的表现是最直接的。我没有试图表现那种传统的母与子的关系,所以没有母与子的概念。

 

记者:94年你做的个展《易碎的制品》里,为什么选择用蜡做为主要的材料?

 

姜杰:蜡的制作其实是翻制铜之前的一个过程,铸铜之前要把蜡溶化,蜡是铸铜之前的材料,是脆弱的,不易保留的,非永久性的材料。蜡是别人,尤其男性艺术不太使用的过渡性材料,也特别符合我的作品本身。我把这些用蜡制作的婴儿装在一个大的塑料薄膜里,它们互相挨挤着,互相产生一种特别轻微的碰撞,有一种让人揪心的不安全感和脆弱感。

 

记者:你做的雕塑《在》外型虽然是小孩子,但尺寸却非常巨大,眼神也很沧桑。

 

姜杰:当时做了三个,一个红的两个白的,在德国展过,在国内参加过《广州艺术三年展》。那件作品做了挺长时间,前后搞大概也一年的时间,手法还是使用的是塑造,不像现在纯装置的这些东西,现成品多一些,我的作品基本上是我自己在做,所以时间比较长。从我开始要它区别于某一个具体孩子的样子,虽然它看上去是一个小孩,但它所有的表情不是一个孩子能有的,这不同于我以前作品的材料和形式感上力度更强烈。《在》尺寸上比较大,区别于以前做的是一个小的婴儿正常的比例。它的体量非常大,以前在我的印象当中,做那么大的都是伟人。

 

在做的时候,有塑造在里头,是比较基础的手法,因为我自己是学雕塑的。但在过程中,我完全去掉了塑造的痕迹,泥巴味和刀痕。我想模仿娃娃的那种效果,但又不是娃娃千篇一律的样子。制造感是娃娃特有的,有复制感。我希望它像工业制造出来的,人工制造的,而不是塑造的,加强制造感。但是那么大的尺寸,制造出来是不可能的。颜色处理也是一种矛盾的状态,完全在商业的状态下,特别亮,漆得像汽车喷漆,包括眼珠是那种凸透的玻璃。面部表情则是无奈的,没有办法的。在喧闹的现代气氛当中,那种表情只能告诉你,我存在,我在这,我没有办法在那儿,难受的,甚至是无奈的状态。我的每件作品都跟心态有直接关系。我最想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真正是从我自身出来的东西。我到了现在的阶段,应该尽量做自己想做的,对于艺术的理解,对于社会的现状的考虑,功利性应该越来越少,有些东西是虚的,不是特实在的。太抽象的东西我没什么感觉,比如国家、政治这些,当然也很近,但我觉得很远。看这些会把我搞得很乱,我永远搞不太清楚到底怎么回事。

 

记者:那么在众多新媒体出现的年代,雕塑这种传统媒介会成为边缘吗?

 

姜杰:其实我倒不这么觉得,现在的艺术圈里,只要你用了传统媒介,他就认为你是传统的。比如直接放上一个纸杯,和你塑造了一个纸杯待遇是不一样的。如果看到你用的是塑造出来的纸杯,他马上把你PASS到传统的这部分去;如果直接放上一个纸杯,他就觉得有现代性,其实这就是一个概念。我觉得关键看你作品里反映出了什么,如果我把传统的东西,只是作为作品里的一个媒介的话,那也没有什么。还有只要是你自己做的东西,他就觉得无意义的。只要你作品的工和料,全都是别人在干,它就变得是有意义。如果你自己用娴熟的技巧在做这个作品,就认为你没观念。既然多学科,跨学科可以使用,电视、多媒体、戏剧的语言都可以使用,那么也不能不允许一个传统媒介的存在。当然传统媒介的难度是特别大,它很容易把你引导进一个闭合的技术领域去。

傅晓冬:你是如何使作品与现代艺术发生某种联系的呢?

 

姜杰:我做过一个VIDIO,拍的是一个按摩的过程,外面的按摩的压力是看不见的,但是痛的表情都在脸上表现出来。它比较像人的处境,有看不见的压力在后面。我还拍过一个小婴儿,它被推出来,同时她母亲疼痛的样子,是一个相对的状态,来对比生的过程。还有去年的作品《长征:肖淑贤》,在长征路上,我做了一个小婴儿,把它送给农民家,然后我要求每年在接受的这一天8月26号,像它的生日一样,要和这个小婴儿照一张全家福。是模仿长征路的过程中,因为条件特别艰苦,就把生下的小孩送给当地的老乡家。在这个作品过程中,全家的人都会发生变化,而只有这个小婴儿没有改变,是静止的,这个小孩的成长是靠全家人的活动变化带给它的。接受者接受小婴儿也是个问题,我自己做婴儿,我觉得是可爱的,接受者可能会有一种挺可怕的感觉。

 

展览的时候,我放一个小的床,上面有小鞋,还有一些鹅卵石。我的作品是需要特别安静的状态下来看,展览的照片一个是我的作品方案,一个是全家人接受的照片,一个是当年红军路线,还有过去时和现在的一些照片。

 

记者:对近期的现代艺术展览和作品,你怎么看?

 

姜杰:我自己比较喜欢比较耐看的作品,不是一个闹剧或者一个演出。现在的展览里经常有比谁抢人眼球,比谁热闹,可能一个人在一个活动中起了不可缺少的作用,但我并不觉得怎么好。林天苗的作品还是很有感觉的,她的那种份量。现代艺术里观念这个东西,只要你掌握了,就可以使用。如果你所有的东西都是简单处理的话,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很多东西都是虚张声势,不想再看第二遍。这个原理可以用另外一种媒介做得更好的话,那就应该用另外一种。有的人是在做作品,有的人是在哗众取宠,艺术家是不是发自内心的,一眼就能看出来。

 



分享 |

TAG: 艺术家

我来说两句

-5 -3 -1 - +1 +3 +5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