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聚集点变身“创意产业园区”成风潮

字体:        | 上一篇 下一篇 | 打印

  挖掘更大商业利润空间
  从艺术家聚集的松散部落,到艺术家工作室、画廊混合的商业群落,“艺术园区”从上世纪90年代下半叶起发展至今,经历了艺术市场的初创期、培育期与繁荣期,形成了以“画家村”为底层、画廊集聚区为中层、艺术时尚地标为顶端的艺术园区金字塔布局。
  近年来,由上海、北京率先发起推广、全国各大城市跟进的“创意产业园区”建设风潮,以全新的概念与方法,掀起了新一轮由政府推动的产业转型,艺术园区纷纷挂上了“创意产业园区”的新招牌,搭上创意产业的顺风车。在本期专题中,本报记者将着眼于梳理当下具有典型运作模式的艺术园区,并对其未来走向进行分析和关注。
  也许只是巧合,2003年中国艺术市场刚刚开始飙升,“创意产业”概念就开始在中国流行。在此之前,中国的北京、上海等地,已经形成了诸如“798”、“宋庄”以及“M50”这样的艺术园区。然而,这些艺术园区从诞生以来却一直默默无闻,直到2003年艺术市场走向繁荣后才开始风光乍现。
  尽管如此,随着近年来“创意产业”的概念逐渐变得时髦,曾经黯淡的艺术园区也迫不及待地改换门庭,摇身一变成为“创意产业园区”。仅以上海为例,据上海市创意产业中心常务副秘书长潘瑾介绍,2004年底,上海召开第一届创意经济发展论坛,2005年初,上海市创意产业中心挂牌成立,以“M50”为首的第一批“创意产业园区”被中心授权挂牌。随后短短两年,上海先后授权挂牌了四批“创意产业园区”,总数已达75个。
  对此,人们不禁要问:“创意产业园区”招牌缘何拥有如此大的吸引魔力?艺术园区换上新包装后前景又将如何?
  艺术园区“变形记”
  1.圆明园-东村-宋庄:北京艺术家集聚区的迁徙之路
  中国的艺术园区,最早形成、也作为最基础的部分是艺术家集聚区。20世纪90年代,由于当时多数艺术家没有固定工作与收入,许多人的作品在国内也没有市场,因此艺术家集聚区较多落脚在城乡结合部。
  身兼艺术家与策展人身份的黄岩,曾在2007年10月的“北京制造:当代艺术展”中将中国艺术家的生产方式概括为“温州模式”。认为中国当代艺术的生产和交易中心都在城乡结合部,或者干脆就在乡村中。诸如北京的圆明园画家村、上苑艺术村、东村、小堡艺术村、宋庄艺术区、索家村艺术营、费加村香格里拉艺术公社、草场地艺术区、环铁艺术区,包括798艺术区,等等。基本模型是艺术家以手工作坊进行批量生产。“他们在艺术区中的生产方式是原始的,但是他们生产出来的艺术品已完全国际化了。每年都在全球各大城市的博物馆中展出。并逐渐制造出了区域品牌,也就是被打上‘北京制造’、‘中国制造’的标签。”
  从黄岩所列举的上述艺术家集聚区不难发现,当时北京艺术家聚落还处于艺术园区的金字塔底层。这也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宋庄的由来,理解为什么会在宋庄同时出现八个不同体制的“美术馆”——这些美术馆,如今已经成为各大机构争夺艺术家的重要资源库。
  2.“798”:2003年起走向辉煌
  798艺术区因其所在地北京20世纪50年代建成的798工厂(也叫国营北京第三无线电器材厂)而得名。其位于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街道大山子地区,故又称大山子艺术区。1995年,中央美院的迁址距离798厂不远处的望京花家地。当时,雕塑系教授隋建国曾以0.3元/天/平方米的低廉租金租用了一个3000多平方米的仓库作为雕塑车间,用以制作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群雕。此后,该车间成为向艺术家开放的雕塑工厂,也开启了“798”从厂区走向艺术区的先河。
  2001年,中央美院美院正式迁入望京花家地之后,艺术家们开始在此建立自己的工作室。2003年,798艺术区的艺术家们举办了“再造798”、“蓝天不设防”和“左手与右手”三次大规模的艺术展,引起海外媒体高度关注。然而与此同时,798艺术区却面临着拆迁的阴影。从2004开始,随着外国领导人的不断到访参观,该艺术区的知名度也随之扩大,一度被称为北京、中国乃至亚洲先锋艺术的前沿,成为目前中国最著名的艺术区和北京城市形象的一张名片。2005年,创意产业成为北京市热门词汇;2006年1月,在北京市发改委向“两会”代表下发的材料中,798艺术区被列为北京6个重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之一,并计划投资五亿元扶持重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2007年,北京市制定的“十一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中,798艺术区正式被列入北京市重点扶持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之一。
  3.“M50”:悬在头上的拆迁之剑
  上海的“M50”在许多地方和“798”有着相似之处。比如都是从偏僻地段的闲置厂房再利用开始;都经历了艺术家先开工作室、画廊接踵而来的过程,最后都形成艺术家工作室和画廊混居的生态;都以国内屈指可数的领头画廊为核心产生集聚效应,形成中国当代艺术展示与销售的品牌等。
  但是,相比而言两者仍存在较多差异之处,综合来看有以下三点:一,“M50”体量较小,因此画廊的集聚程度不可相提并论。画廊与艺术家工作室的流动性比较弱,发展受到局限;二,“M50”地处苏州河边,地理位置特殊,交通不便、周边环境的配套存在问题;三,北京很早就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支柱产业,把“798”作为城市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相比之下,上海的“M50”却早已成为房地产商开发蓝图中的一部分,未来发展还是未定之数。
  “创意产业”带来哪些新概念?
  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厉无畏指出,目前在我国被普遍接受的创意产业的定义来自英国。早在1997年英国大选之后,时任首相布莱尔提出“新英国”的构想,希望改变英国老工业帝国陈旧落后的形象。此后布莱尔着手成立了英国创意产业专责小组,先后于1998年和2001年两次发表研究报告,分析英国创意产业的现状并提出发展战略。这两份报告成功并快速地使创意产业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元素,也使世界各国开始思考并建立自己的创意产业。短短几年内,创意产业已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全球各发达国家,其中,美国、英国、荷兰等都属于其中的佼佼者。在亚洲,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也在创意产业的发展上卓有建树。
  事实上,创意产业的定义实际上很宽泛,英国创意产业专责小组曾对创意产业下过一个定义:“源于个人创造力与技能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取用、具有创造财富并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具体说来,创意产业可分五大类:研发设计创意(包括信息服务业、软件业、工业设计、广告设计)、建筑设计创意(室内设计、工程技术与城市规划)、文化传媒创意(动漫、电影、音像、网游)、咨询策划创意(咨询策划、会议及展览服务)和时尚消费创意(时尚设计、旅游业)。此外,业内还有专家将创意产业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英国和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型,其创意产业以文化产业为主体,较多地涵盖精神产品层面;二是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亚太型,其创意产业以文化产业和产业服务为主体,兼顾了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两个层面;三是以中国内地为代表的本土型,其创意产业以产业服务为主体,更突出地强调物质产品层面。
  “创意产业园区”点石成金
  “创意产业+园区绝对是个中国特色”。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王缉慈尖锐地指出,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虽然所针对的大多是工业闲置房产,但从一开始就选择了类似“开发区”的方式。事实上,早在2005年初,上海市创意产业中心一成立,就批准了第一批“创意产业园区”。据中心常务副秘书长潘瑾介绍,这些园区的做法是坚持“三个不变五个变”——房屋结构不变、产权关系不变、土地性质不变;以及内容变、管理形式变、产业变、周边环境变等。
  从模式上探讨,过去主要是以企业自谋出路为主,譬如“M50”从最初的”都市工业园区”发展为“创意产业园区”,其间经历了从自发到政府引导的过程。潘瑾指出:“园区是有形的,自然有地产形式,但更重要的是产业的集聚。上海已进入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第二阶段,那就是内涵建设,其中有硬指标,如入驻企业数量、产值、税收等;也有软指标,如园区的功能、物业管理、市场推广与开发、人事服务等,乃至寻找各种支持比如知识产权联盟,引入中介服务机构;人事服务;园区资源整合、市场推广等活动。”她还强调,内涵建设也是市场配置的过程,必须服从市场规律。
  与此同时,北京市在创意园区的运营探索上也经历了一个“质变”的过程。2007年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明确表示要把北京市建设成为全国的文艺演出中心、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中心、广播影视节目制作和交易中心、动漫和网络游戏研发制作中心、广告和会展中心、古玩和艺术品交易中心、设计创意中心、文化旅游中心、文化体育休闲中心。
  在此基础上,北京市还成立了市级机构,名叫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该中心主任杨淦表示:“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着投入的周期较长,投入资本较大,而且固定资产较小,价值评估不够确定等等问题,所以融资这个问题是难上加难。”因此促进中心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解决园区企业的“融资难”的问题,包括设立政府投入的产业基金与园区基本建设基金,也包括与北京银行、交通银行建立合作关系,为企业提供可以快速审批、无形资产质押和利率优惠的贷款。第二件事就是跟北京产权交易所合作,让创意产业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从北京相关机构的这些认识和做法中,可以预见,北京未来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将会有更精彩的表现。
  艺术园区“创意”进行时
  1. 宋庄:确定三步走计划:
  宋庄艺术促进委员会会长洪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宋庄已经委托美国龙安公司完成了宋庄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集聚区的概念性规划,区域划分大约包括美术馆区、画廊区、艺术家区和展示交易区。该规划结合宋庄镇的镇域规划,目前已得到北京市政府的批复。
  宋庄将根据北京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结合集聚区的规划,分三个步骤进行建设:第一个阶段是三年内搭建框架和结构,首先就是将概念设计、产业定位、原创艺术等重要内容引进,随后是大企业、大机构的进入,最后是卡通、音乐、演艺、出版创意等国际机构的进入;第二阶段是在框架的基础上进入3年-5年的规划;第三个阶段(5年-10年)则是把艺术生态、产业生态进行完善和链接。洪峰认为,北京首批集聚区中有二个集聚区特别引人注目,一个是宋庄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集聚区,另一个是“798”。只要发展得好,这些园区会推动艺术产业的发展,并可以将产业链条进行延伸。
  洪峰说:“有了人才会有创意,有了创意才能有产业,因此,宋庄将从艺术生态建设、产业生态建设的基础入手。”作为北京已经立项的两个区域,洪峰认为目前的“798”是宋庄的一个窗口,但从产业链来看,宋庄是不可比拟的;另一方面,宋庄所在的通州位于北京的东面,紧临机场,而未来北京的城市发展规划就是向东南方向,通州将是未来北京的新城区建设中的重点。
  2.“798”:将扩大投入进行基本建设
  “798”列入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后,变化有目共睹。身在“798”中的黄岩由衷地承认,园区近年来大规模投入道路与基础设施的改造,面貌已经焕然一新。目前艺术区里除了艺术家工作室,还有画廊、创意设计机构、特色酒吧、高档餐馆和个性化的家居服饰品店,加之已经连续举办几届的“798艺术节”,持续的基建投入让“798”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艺术交流平台和北京的时尚地标。
  同时,“798”的产业化也带来了园区内房租日益高涨,从1997年至今,其租金一路攀升,从0.3元/天/平方米到现在的2.5元/天/平方米,翻了八倍之多。而原来静谧的艺术区随着商业氛围的浓重变得喧嚣而浮躁,这些不仅阻碍了新艺术家们进驻,也令原有的艺术家们逐步撤出。由此也引发了围绕着“798”又衍生多个艺术家聚集区的现象。对此,国家行政学院综合教研部副主任祁述裕表示,有艺术的地方就有人流,有人流的地方商业就紧随其后,艺术家最终会被挤走,这是一个规律。
  3.“M50”:着手二期规划
  据“M50”的园区总经理金伟东介绍,当年,进入上海第一批授权的“创意产业园区”名单公布后,“M50”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规划与改造。2005年园区做了一期改造,包括道路(管道)、广场、灯光、绿化以及几幢老房子的修缮。最重要的,是请园区内的设计公司,对园区的视觉形象作了整体的设计,确定了一整套的标识系统。2008年,园区还将委托专家进行两期改造的规划:一是整个莫干山路的规划;二是M50的二期改造,其中包括修建基础设施、完善标识系统、重要建筑物的局部改造以及老房子的修缮等。
  不过,金伟东也透露,他们正在做的事还包括园区文化品牌的建设:2007年年末,园区首次推出了面向各艺术院校学生的“创意奖”,由入驻园区的著名艺术家和设计师组成评委,在应征的艺术与设计作品中评选“最佳创意奖”。这对其在上海树立艺术时尚地标的地位而言,可谓一举多得。
  ■资料链接
  北京:已经授权10家创意产业园区
  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中关村科技园区雍和园、中国(怀柔)影视基地、北京798艺术区、北京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北京潘家园古玩艺术品交易园区、北京宋庄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集聚区和中关村软件园。
  上海:已经授权75家创意产业园区
  2005年4月28日,第一批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共18家,包括“田子坊”、“8号桥”、设计工厂、“M50”、“同乐坊”、“卓维700”等。
  2005年11月30日,第二批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共17 家,包括“海上海”、创意联盟、2577创意大院、逸飞创意街、“空间188”等。
  2006年5月20日,第三批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共13家,包括创邑·河、创邑·源、湖丝栈、“1933老场坊”、98创意园、E仓等。
  2006年11月22日,第四批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共27家,包括外马路仓库、汇丰、智造局、老四行仓库等。
  (资料由上海社科院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提供,杨琳整理)
  新一代艺术园区更具创意
  对于在新世纪里涌现的新型园区,“创意产业园区”的概念和方法显示了神奇的魅力。其中,上海75个市级的“创意产业园区”中,就有“红坊”这样的例子——房地产开发商将原上钢十厂的厂区整体改造,再招商引入画廊、设计公司等艺术机构,把“红坊”建成了上海一个以雕塑艺术为特色的艺术园区。
  不过,新一代“创意产业园区”中最有意思的,还是张江高科技园区的事例。张江作为全国最重要的高科技园区,一直尝试着用文化艺术的建设来提升园区品牌。除此之外,张江不仅做动漫、游戏、设计等艺术产业,还做公益性的文化艺术事业。张江文化发展公司总经理周克勇向记者特别提到,浦东新区领导张学斌,在出席“现场张江”活动时就明确指出,要让科技插上文艺的翅膀,要让当代艺术点化高科技。按照这个思路,张江正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设张江当代艺术馆,并且推出全国瞩目的“现场张江”等大型公共艺术活动。
  张江当代艺术馆馆长李旭则称,“未来张江还将加快文化艺术产业投入的步伐。其近期计划是在地铁二号线张江高科站东迁后,将原址改建称综合性的博物馆——张江博物馆。长期的计划则是用四年的时间在张江的中心区(地铁站往南2公里)建一个艺术城。计划中的艺术城坐落在“张江中区”(包括教育区、科研区)的智慧岛上。共有5万平米建筑面积,其中1万平米将用于建设一座全功能、符合国际展览要求的美术馆。此外,艺术家工作室群和画廊群各占2万平米;另外还有一个会所,提供一个公共活动的场所。”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国各地也纷纷出现了诸多别具特色的创意产业园区:在杭州,杭州蓝孔雀化纤厂的旧厂房,现已成为LOFT49,拥有19家艺术室和设计公司,330多个设计创作人员的创意型企业集聚地;重庆有9大创意产业基地,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坦克库·重庆当代艺术中心,该中心由一个废弃的军事仓库改建而成,由四川美术学院打造成了艺术家工作室,其所在的黄桷坪目前已形成了动漫艺术、绘画艺术、工业产品设计、广告、环境艺术、旅游文化产品、陶瓷、建筑、雕塑等艺术设计基地;在武汉,由武汉至人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武汉艺术创意产业园区的“吃螃蟹”者,在汉阳工厂区发起了武汉“汉阳造”艺术区的建设,其中既有专门作为艺术家工作区的“824创意工厂”,也有取名“好莱坞”的摄影基地,各地不同的园区理念,不约而同地体现了“创意产业园区”点石成金的作用。
  综上所述,“创意产业园区”作为一个更大的概念,正以其巨大的商业利润空间,以及符合城市产业转型的历史趋势而受到各地的鼓励与追捧,同时也正成为各种资金竞相角逐的热点。但是,正如上海市创意产业中心常务副秘书长潘瑾所指出的,创意产业园区的立身之本,还在于其对产业的贡献。上海的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已率先进入加强内涵建设的第二阶段。相比之下,国内大多数地区都还处在大批生长的第一阶段。可见,未来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之路还很漫长。



查看全部评论(0)我来说两句

-5 -3 -1 - +1 +3 +5